第十九章 南拳正宗(1/2)
1950年丙戌月,壬辰日,霜降。
几乎是在同一天,香港十二家伶星小报的报馆在各家的报纸上刊登了一条同样的新闻。
『俄国拳王萨拉切夫南下香港,欲挑战全港武术名家』
同日,发行量已经突破一万三的中港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出对这位俄国拳王的一篇专访。
专访报道是中港报社的主编陈秉忠亲自捉刀,在头条专访中,这位名叫萨拉切夫的俄国拳王被塑造成连败南洋九大武术高手的大力士,这次来香港就是想领教香港武术名家的技击之术。
因为这篇专访是头版头条,所以中港日报这次取消了前几天极尽诱惑的封面女郎,而是改配为一张俄国拳王萨拉切夫的照片,照片中萨拉切夫赤裸上身,肌肉健壮结实,撇嘴乜眼看向镜头,极尽嘲讽之色。
在专访的最后,陈秉忠以笔者的口吻言道:“本次专访中,俄国拳王态度狂妄,侮蔑我华夏武术,中港日报欲出资港币万元,聘请技击名家,登台与赛,以显黄魂。”
十二家伶星小报的影响力,中港日报的头条专访,再加上一万元港币的悬红,报道一出,半个香港为之震动。
我扑你阿母!英国人欺负我哋也就算了,现在连俄国鬼佬都够胆贬低我华夏武术?难道当年被霍元甲教训的不够惨吗?
事情仅仅发酵了一天时间,因为引起大部分港人的议论,最后连大公报、文汇报以及香港时报这些主流大报都相继在重要版面刊登了这件事,一时间俄国拳王南下挑战香港武术大师的消息成为香港最大的热门新闻,街头巷尾都有人讨论。
不过奇怪的是,除了中港日报外,香港的其他报社也曾派出记者寻找过这位俄国拳王萨拉切夫,准备在自家报纸上为其做一篇专访,但其他报社的记者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位拳王。
九龙旺角界限街,苏敬贤独自一人漫步而行,沿途偶尔能看到有报童挎着背包,手中拿着几张报纸沿街串巷。
“号外,号外,俄国鬼佬侮我华夏武术,中港日报出资万元聘请当代霍元甲!”
听到报童的叫卖声,苏敬贤扬了扬嘴角,迈步从东街口进入中港英三不管的九龙城寨。
因为没有林志勇带路,苏敬贤来到城寨路口,给了一名烂仔几枚硬币,让那名烂仔带自己逛了逛城寨里的武馆,最终在一家看上去稍显破败的武馆前停下了脚步。
如今香港的武馆生意并不景气,许多港人连饭都吃不饱,又怎么会花钱来学武,所以武馆大多开在租金低廉的城寨里,城寨外很少见到有武馆开设。
此时让苏敬贤停下脚步的武馆看上去格外破旧,因为年久失修,青砖围墙的砖皮已经剥落不少,两扇厚重的木门上满是缺口,门梁上悬挂的招牌勉强能看出‘南拳正宗’四个大字。
“这家武馆仲有活人冇?”苏敬贤扭头问一旁带路的烂仔。
尖嘴猴腮的烂仔脸上带着谄媚笑容,连连点头道:“有,不过人丁不是很旺,这位先生要是打算学拳的话,我建议你去刚才的莫家拳馆,那里是大武馆,徒弟就有几十个。”
苏敬贤没有搭茬,继续问道:“这家武馆的师傅能不能打?”
烂仔嘿嘿笑道:“现在够资格在城寨里开武馆的,都有点本事,不然不等武馆开起来,就会被上门踢馆的撵出去。不过这家武馆虽然在城寨站稳了脚跟,生意却很差。”
苏敬贤嗯了一声,派了支烟给他:“在门外等我,我有事要和武馆师傅谈,如果谈妥出来再多给你两块钱。”
推开武馆大门,木门嘎吱吱的惨叫声格外刺耳。
苏敬贤走进武馆,来到院子中央,刚准备开口叫人,就听到正对院子的一间屋子里传出一道浑厚的声音。
“是世勋回来了吗?”
随着声音响起,屋门打开,一位看上去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走到院子里,见院子里站的并不是自己的徒弟后,中年男人脸上露出错愕之色,上下打量着苏敬贤。
他在打量苏敬贤,苏敬贤也同样在打量着他。
眼前的男人身穿一身洗的发白的长衫,他的鬓角已经染上白霜,额头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鼻直耳阔,猛一看去就像是街边常见的中年大叔一样。不过苏敬贤却发现,对方身上那件稍显破旧的长衫似乎并不合身,长衫本该是宽松平整,但现在穿在这名中年男人身上,却说有一种紧绷的感觉。
这种形象并不符合影视、小说中高手大家的儒雅风范,但苏敬贤却眼前一亮。
他重生之前曾经见过一张民国时武术名家的照片,那位武术名家浑身肌肉虬结、虎背熊腰,如果穿上长衫,估计也和面前这位中年男人一样,给人一种紧绷的别扭感。
“未请教这位先生?”中年男人打量一番苏敬贤,行了一个抱拳礼,声音中气十足。
抱拳礼讲究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用左手握右手,如果错了方向,则有吊丧之意,这一点苏敬贤倒很清楚。
回了一记抱拳礼,苏敬贤开口说道:“我叫苏敬贤,对武术有点兴趣,不知道这位师傅怎么称呼?”
中年男人脸上露出惊讶之色,顿了顿才出声道:“苏先生,我是这家拳馆的馆主孙连荫。苏先生你是来……学拳?”
孙连荫最后‘学拳’两个字轻轻吐出,脸上已经布满了疑惑之色。
这家拳馆已经有足足一年时间没有徒弟上门,眼看就要支撑不下去,今天突然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