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北宋最强大少爷》

88看书网(88kshu.com)

首页 >> 北宋最强大少爷 () >> 第222章 留系列查看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kshu.com/102380/

第222章 留系列查看(2/3)

是的大雱当时在樊楼没猜错,消息控老赵是真派大太监去刺探王雱心态了。因为赵祯知道皇后这次不是闹着玩的,是来真的。赵祯是个不爱得罪人想和稀泥的人,哪怕觉得王雱还小应该在养两年,但遇到这个节骨眼不得已,只得提前考虑把他外放的事了。却又担心小孩想不开,误会皇帝不护他,从而破罐子破摔,消沉下去。

在皇帝看来,此种心态可能性在大宋的文人身上,是尤其可能出现的。

结果听到了老陈这般回答,现在赵祯不禁失笑了起来。

不过高兴归高兴,显然赵祯也不糊涂,愕然道:“朕怎么听着,他说的太书本,像是在演戏,他真那么大度那么认识大局?”

老陈也只得尴尬的道:“陛下容禀,就以老仆对他的了解而言,小孩是真有演戏成分的,用他的话来说不用听他说什么,看他做什么就行。所以虽然他是在故意演戏,但其实他也真是这样一个人。以往面对司马光打压,面对复杂多变的淮西和舒州战场时,他还真不是个束手就擒破罐子破摔的人,更不会望风感叹自怨自艾。他是个忘记丢脸事,找到机会就干干干的狠人,不能被他人畜无害的小孩样貌所迷惑了。”

赵祯苦笑道:“还真是这样。从这里说他类似韩琦,都是大混球性格。他分明‘手一滑’就占了朕的便宜,现在却显得没心没肺的,和那个韩琦好水川战败后的心态差不多。换个地方也没见他自省,照样厚脸皮,当做他从来没错过一样,又干的风生水起。今年还把朕和富弼的警告当做耳旁风,现在这么敏感他不但不收敛,听说又组织了更多的农民去边境种田了。这个有时候啊,朕就不知道这些人他们到底想干什么?还都是犟驴,说都说不得。”

陈总管道:“陛下,关于此点小孩在樊楼也解说了,他说韩琦觉得大宋需要粮食,于是就去种田,就这么简单。”

赵祯也不禁楞了楞,若要把这个看做答案,似乎也是啊。

于是皇帝就很阴险的模样思考少顷,说道:“行啊,既然这样么,这些铁头不论老少,就该狠狠的磨砺。小孩想做厚脸皮,皇后也对此纠缠不休,现在弄的天下皆知。那么朕就成全了这些人,小孩马上马上进入十三岁虚岁,照我大宋男丁规矩也勉强算是成年。那就……把他外放吧。”

……

皇帝私下有了决定,但就是不露面,也迟迟没有公开处理结果。

赵祯在等,等足够的气候。若是发酵不够主动提及出来,那又会被许多人认为是局。

所以有时候,后退也是进攻,赵祯越是拖,相公们越发的以为是皇帝想对小孩包庇放水了,这怎么行,规矩怎么能坏,有错怎么能轻轻结过?

于是某个时候,看准了皇后是认真的,借助着早就哗然炸锅的舆论,越来越多的官员参与热闹上书,要求皇帝明正朝纲,勿要袒护王雱,公正处理。

现在凑热闹的人虽多,但真正重量级的人暂时还没有出现。所以赵祯继续等,装作就是要放水的心态。

于是某个时候,欧阳修和包拯也坐不住了,这两个大脑壳联名上书:典刑不正则国无规矩。王雱在早有劣迹,背负记过处分的同一年再次犯错,涉嫌对皇家不敬,绝不能放任。否则其余人会认为放错无需付出代价。

“此事虽谈不上罪大恶极,但已经涉嫌大不敬。或许他真有客观理由,或许因为他是孩子、放错相对容易原谅,或许他往前对国朝有贡献,但这些都不是放任不追究的理由。可免其罪行,但必须做出朝廷和皇家的处罚动作,表明态度。这才是正国之策,亦表明了陛下励精图治、有错必纠之决心。”

拯是这么写的。

事实上抗寒战役中王雱对开封府有恩,这就是包拯一直不说话的缘故。但王雱这次的确犯错了,被抓到弄的天下都知,加之欧阳修来怂恿,就导致老包不指出来睡不着。

所以两铁头的上书,还真的是理由和规矩了。

之所以有处分制度,意思是上次不追究,但如果还不安分就放大处理,算是一种政治上的“刷信用卡”,总是要还的,还要加上利息。

但包拯和欧阳修的观点又有些不同,于是在处理建议中老包又引用了“处罚动作必须有,但可以因为他是孩子、有客观原因、以往对国家立有大功,不算罪,算过”的理论。

谁说包黑炭没用处的。这不就正是赵祯此番需要的“平衡点”吗,这个点,被老包拯找到了。

包拯的威望不是吹的,既然他这么说,欧阳修也都参与背书,所以也基本等于定调,这就会成为此番的处理基准。

基准仅仅是基准,皇帝具体处理时可能略微偏上,也可能略微偏下,这都是正常也不可避免的。

有了基准也就容易平衡各方人马的心态,就算达不到各人预期,但既然有基准,其实每一方的心态都会朝着中线去慢慢靠拢,这就是人性。

这就是威望的用处,此番的基准是通过包拯的威望确立的……

炸锅了!

听说今次大朝见,才刚刚任职屁股都没坐热的大雱被撤职、抹去了“提点皇城司情报公事”职务。吏部当堂给予加王雱第二个处分“留系列查看”。

更猛的料还在后面:

“什么!我大宋的神童,虚岁十三的一个大孩子,即将前往永兴军路银州、知抚宁县事?你确定没弄错,抚宁县是人待的地方?”

“消息无

状态提示: 第222章 留系列查看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