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压倒众臣的最后一根稻草(1/2)
仔细思忖,胡亥又微笑,道:“五府并存,政以丞相为首,军以太尉为首,法以法检为尊,大秦帝国以朕为尊,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胡亥都这样说了,咸阳宫大殿之上,没有人敢接口。因为反驳不是,不反驳也不是。
一时间,因为胡亥的这一句问话。咸阳宫大殿之上,出现了不改出现的安静,所有官员都沉默不语。
气氛一点一滴的凝固,眼看越来越紧张。胡亥脸上的笑容,也慢慢消散。
……
看到这一幕,尉缭沉吟,道:“官制改革非小改,此乃不下于商君变法的乾坤大改。事关大秦江山社稷,终须一步一步做来。”
“陛下,方才所述改变官制的大计,尚须仔细计议才是。”尉缭不愿见到冷场,不想让胡亥难堪。
子婴眼底挣扎,他清楚官制一旦改革。大秦朝廷将会由皇帝之下,由他一家独大,变成五足鼎立。
官制改革对于胡亥而言,没有权力损害,反而会进一步的集权,更能够保证大秦帝国稳如泰山。
但是这样做,不管是御史大夫,还是廷尉都扩大了权力,只有丞相与太尉分权了。
这一刻,子婴见尉缭委婉劝谏,心中顿觉的不满,显得很沉重地说:“改革官制事大,始皇与李斯乾坤在造,为此血流成河。”
“越是大变,越是多有利害冲突。以大秦帝国时下而论,不改革官制并没有太大的不妥之处。”
“然而,一旦改革官制,朝野必然会再一次动荡,刚刚稳定下来的大秦帝国必然会再一次生乱。到时候,若有战事,只怕有亡国之危。”
“况且,今时不同往日,陛下无始皇之威,臣无李斯之才。因循旧制乃稳定之道,官吏熟悉旧规,民众安心旧习。”
“如今大秦帝国再一次处于战国乱世,不求自安求自乱,老臣委实不解!”
……
看到这一幕,胡亥心下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开始。有了左相子婴挑头,反对之声必然是层起彼伏。
毕竟当下大秦帝国刚刚走上正道,不管是因为利益,还是因为对于大秦帝国未来的不安,子婴无疑是最难说服的那个人。
一想到这里,胡亥从容微笑,道:“左相乃饱学之士,何出如此愚人之见?庸人安于世故,学人溺于所习。若守此心态,岂能有今日大秦帝国!”
“左相当知,夏商周三代不同制,春秋五霸不同法。战国之时,山东横强,唯独我大秦羸弱。孝公求贤于山东列国,卫鞅创法立制,大秦方才有后来席卷山东六国之强。”
“放眼大秦六百年,可谓是创新者生,守旧者亡。在当下时局与孝公之时相差不大,山东列国仇秦,大秦帝国唯有从艰难之中求变。”
“有道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今天下雷霆巨变,大秦帝国也该当借此机会进行乾坤大变。”
……
“陛下。”顿弱淡淡地说:“左相之意,一旦在这个时间改革官制,倘若造成朝野动荡,必然会削弱本就极度虚弱的国家战力。”
“眼下齐地,赵地皆生变数,项羽制定的天下秩序面临着崩裂。眼看战事将至,大秦帝国稍有变故,便会有亡国之危。老臣以为改变官制可行,但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进行!”
顿弱巧妙地将话题转移,打算一推再推,显然他们察觉到了胡亥变革官制的决心。
……
刹那之间,咸阳宫大殿之上的气氛骤然紧张。顿弱昂昂而立,尉缭与子婴面无表情地沉默着,张苍陈平低着头,似乎不打算参与其中。
一时间,大殿之上无人说话,君臣之间一下子僵持不下。
“哎——”
察觉到气氛的紧张,陈平心头无奈叹息一声。他清楚这时其他人都不可能说话了,整个大殿之上只有他可以。
一念至此,陈平站起身肃然一躬,面色庄重地道:“陛下之言,臣以为可行。当下山东虽乱,与秦远矣。”
“陈平以为,廷尉府,太尉府,丞相府,城卫军,御史大夫五足鼎立,大秦帝国才能长治久安,大秦朝野当全力支持变革官制。”
陈平突然开口,顿时一下子吸引了全部人的目光。朝臣们被陈平突然的爆发震惊,念头电闪,一时间竟没有一个人讲话。
谁都明白,陈平乃皇帝求贤而来、是皇帝的心腹爱将。
沉默被打破,尉缭再也不能置身事外。咳嗽一声,轻轻,道:“变革自是好事,老臣支持!”
子婴一看这一面倒的局势,不得不放弃坚持:“老臣支持陛下变革官制,方才所言不过是身为老秦子孙对于大秦帝国未来的担忧。”
这一刻,因为尉缭与子婴的表态。立即引起了所有大臣同声呼应:“臣等支持陛下变革官制。”
尉缭等人都清楚改革官制这一件事已成定局,胡亥心意已决,就算是大秦朝臣集体反对也没有作用。
无奈之下,只能是一切都顺着胡亥来。
看到这一幕发生在眼前,高坐于帝座的胡亥,嘴角上扬。对于陈平的惊人表现,以及尉缭等人的识趣感到满意。
大秦帝国只有一个声音,那便是他胡亥。不管是尉缭还子婴,都不能凌驾于他之上。
胡亥肃然从座中起身,环视大殿一周,一字一顿,道:“既然诸位大臣没有异议,朕决定即日起在大秦故土八郡之中改革官制。”
“朕希望诸卿与朕同心同德,若有异心,天地不容!”
“齐心协力,壮我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