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由太子领军(2/3)
年争战,以及与突厥多年的交战,导致陇西陕北等地地广人稀。没有足够的人口基础,大唐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力就比较薄弱,由于陇西等地长期处于突厥的侵扰下,边界各处百姓难于耕种,生活极度困苦。强行将这些地区控制在手中,徒耗大唐国力。倒不如跳出这个泥坑,先将国都迁到樊邓,将长安改为都护府;再把冲突地带的人口迁入关东,在关东实行均田以开发关东。等大唐朝渡过了眼前的难关后,国力增强后,再来找突厥算账。
以前,这种提议总是很快就被否决了;因为关陇地区是李阀为代表的武将勋贵集团和关陇地主士族起家的地方,朝中大臣中的很多官员家族利益都集中在关陇地区;放弃这一片,相当于要这些重臣放弃家当,夺人财路,有如杀人父母,要这些人放弃自己的利益何其难矣?于是这些门阀势力很容易就聚在一起,共同推举秦王李世民做为他们的代言人,反对迁都。
两边都据理力争,迁都之议最后总是不了了之。
但是今天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因为关陇集团的支柱倒了。
由于叶谨瑜的出现,事情发生了偏转,秦王李世民已经确定要前往木洲。
这就破坏了关陇集团的计划,秦王可以去木洲,但关陇贵族却不行,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跟秦王走的,所以,这些勋贵不再是李世民必须拉拢的对象。这样他也就没必要冒着得罪天子和太子的风险再为这些地主士族背书,没了李二这样的皇该继承人做强大的舵手,关陇集团这条大船顿时失去了方向。
正当主张迁都的人声势大涨时,李渊却突然叫停了。
“襄邓之事,暂且搁置;”
尽管定都长安有一些弊端,但就算要迁都,也不能是敌人兵临城下时迁,那样会给整个国家的军民士气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原本是由于帝都不安全,才有迁都一议;而今天降神人于长安,为大唐造出神雷一物,给了李渊很大的信心,让他觉得长安也不是那么难以防守。因此他对迁都一事兴趣剧降。
“毋论迁都与否,安内必先攘外,突厥之患不靖,迁都一事不可行。诸卿不如讨论由如何退敌。”
李渊的话音刚落,头上还包着白布的宋国公萧瑀就站了出来,道:“臣以为,当由秦王与天策府出战;”萧瑀是关陇集团的代表性人物,也是反对迁都的主力之一;现在听到李渊没有迁都之意,立刻接过话头歪了早朝的楼;这就是早朝的第二个话题,由谁出战突厥。
萧瑀提议秦王出战,其实也有想将秦王继续留在关陇集团代言人的位置的意思;不过做为当事人的秦王却是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的呆坐着,似乎萧瑀所说的并不是他一样。
其实此时长安城并不是没有兵马,相反,因为李渊的小动作,长安城周围云集了不少精兵强将;只是秦王的天策军尚未离开洛阳,李渊也不敢妄动。
至于萧瑀的提议,完全不打李渊心里来。秦王的功劳已经够大了,再说马上就要就国木洲,还让他救大唐于危难有点说不过去。
皇帝其实更想让太子去领军,以此来加强太子在军方的话语权,但突厥人举国之力来势汹汹,又担心太子打败仗;偷鸡不成蚀把米就闹笑话了;有点两难啊!
好在朝中还有明白人,又有人说道:“臣举荐太子,太子身为储君,理应为陛下分忧,当率军出陇西,进击突厥军……”
此人话还没说完,就听得一声巨大的雷鸣声传来,李渊甚至看到案几上的笔架都被震歪了。
“怎么回事?”“地龙翻身了吗?”“神人又在试雷?”众人议论纷纷,朝议就此中断。
没多久,有太监来报。
“启奏陛下,神霄王于神人坊尝试新式神雷,以火绳为引,燃之,抛石机投出三十余丈,落入平康坊中,神雷乃爆,毁房三间,坊墙两丈尽塌。死三人,轻重伤十余人,数十人受惊。神霄王谓之曰:“神雷已经可以定型,以后就按这个弄,只是五十公分引线太长,正式定型只需要一半即可。不过再也不能在城里面试雷了。””
一枚神雷居然炸坏了三间房屋,炸塌了两丈坊墙,威力如此强大;李渊忍不住连喊三声:“好,好,好!神雷有成,神人坊所有人等均有赏!大赏!”
突然意识到有大唐子民死伤,自己说好,有点不厚道,又板上脸,说道:“坊中工匠与军士焉敢在城中试雷,当罚!所有参与试雷之人,罚俸一年。凡在神雷爆炸中死伤者,皆由户部优厚抚恤之。”
至于神人,就有意的跳了过去。
然后又对文武百官道:“朕意已决,此役当由太子领军,携神雷之威,决战突厥!”
皇帝一意要让太子立功,其他人还敢说什么?
只能齐喊:“陛下圣明!”
……
视线拉到长安城以西数百里地,西北部的高原,入冬以后一片萧瑟荒凉的。
小山坡上,几名突厥骑士踏着落叶登高望远,看着远方的昏黄的天还有昏黄的地;在他们的脚下,一大票骑马的突厥人呼啸着飞驰而过。
为首的骑士问道:“还有多远抵达陇州?”
身后之人回道:“尚有四十余里地,快马一个时辰可抵达。”
为首的骑士又问道:“可汗到哪里了?”
右手之人道:“突利可汗所部已过黄河,按照可汗的日程,此时当抵达泾州;”
左手之人道:“颉利可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