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静慈失手伤鬼命 怨灵巧借青云身 2(1/2)
就在万秀莲千恩万谢静慈救命之恩之时,万秀莲的神情又猛然一变,两只娇柔的手指竟然被攥出了“嘎巴、嘎巴”的响声,一双即愤怒又恐怖的眼睛不错眼珠的看着眼前道姑。
静慈对眼前姑娘行为、性情的变化落差之大,百思不解,故此举手投足间便陪了十二分的小心,脸上挂满着慈祥,语气极尽温和,问道:“怎么啦?孩子,那里不舒服吗?”
万秀莲的面部表情急剧的变化着,她时而恐惧、紧张;时而温存、怡人;时而又怒喜交加,最终蹙着双眉,就地转了几圈,口中嘟哝了片刻,猛然停步,蓦地欢欣起来,并亲切的拉起静慈的手,像是遇到一位久违的亲人,滔滔不绝的说起自己的家世。
万秀莲兀自说了半天,见静慈不答不问,便放下拉着静慈的手,稍作沉思,脸上又升起淡淡的怒气,叹了口气,又把父亲欲把自己卖给妓院,自己为此逃出家门的经过如实说给了静慈。
当她说到自己是如何来到清宁山时,神思又突然恍惚起来,接着皱起了双眉,绯红了满面,身不由己颤抖起来,并且两只眼睛再也不敢正视静慈,诚恐中多出几分诚惶,惴惴中透出极度不安。
看着可怜的万秀莲,静慈联想到适才姑娘自述的家事,暗忖:“这孩子莫非是听到自己爹要把自己买到哪个地方,所受刺激太甚,急火攻心致使神智错乱?若是那样,不妨先留她在观中待段时日,再做计较。”
静慈虽然不乏阅历,但对万秀莲的情状竟然琢磨不透,难下定论,最后勉强用自己都不尽认可的理由来说服了自己,做了容留这位可怜姑娘的决定。
就在静慈想问她是否愿意暂留在观中之时,她的神态居然又正常了起来。唯一让静慈再次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她的脑海里就像有了短片,所有的“幕布、场景”都是接着刚才从床底下爬出来时续映的。
就听她没头没脑的说道:“小女子已经有家难回,还求仙姑收留。小女子愿意侍奉仙姑左右。”说完又跪倒在地,不容静慈说话,磕起头来。
静慈已经有了救人之心,所以当万秀莲磕下第三个头时,伸手把她扶了起来,并示意她坐到自己身边。就在静慈为万秀莲理顺满头凌乱的秀发时,万秀莲竟乖巧的依偎进静慈的怀里,不一会便进入到了恬静的梦乡。
虽然万秀莲留在了静慈身边。可她的原身思维与怨灵思维在她内心和大脑中仍然做着激烈搏斗和争执,这种搏斗和争执,又正正残忍的折磨了她半月有余,最终两种思维有了默契,共同支配和作用起了万秀莲的身体和行为。”
当万秀莲的情绪稍见稳定,变化有了规律以后,静慈去了趟万户寨,打听到万秀莲的家已经易主,听乡亲们说:万秀莲的父亲卖了祖屋已经不知去向。
静慈把这一消息告诉了万秀莲,万秀莲痛哭了一场以后,决计长留观中陪伴静慈。
时日一长,她再三恳求要拜静慈为师。静慈一是自己慈悲,二是看到她无家可归,三是念她心诚,也就答应了她的请求,正式收她为徒,为她取道号:青云。
万秀莲拜了静慈为师,虽然她手脚勤快,对师傅侍奉周到,就是学起师傅的本事来,简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可是,她有一点又是“无师自通”,那就是“装模作样”和“信口胡诌”。
这两种本事她却能信手拈来,如探囊取物。只不过她深知这种本事为道家不齿,所以守着师傅从来没有露过。
俗话说“一俊遮百丑”,青云虽然道业不通,却因马屁拍的响,做事又颇有眼力劲,所以几年下来,道观中几个小道姑内唯有青云最得静慈的喜爱,也只有青云能够经常跟随着她出入卞家,与卞家老少结熟。
又过了几年。一天,静慈带着青云去山上采药。师徒二人刚要从山上往下走,青云神色突变,身体突然欲向山下倒去,静慈连忙伸手去抓青云的袍袖,不知咋的,青云的袍袖竟然被静慈给轻易的扯了下来。
静慈扯下青云袍袖的瞬间,身体被猛地一晃,失去平衡,脚下不稳,“哎呀!”一声,掉下山去。
被扯掉袍袖的青云却稳稳地站在山上,她看着掉下山去的师傅,脸上露出了得意地狞笑。片刻,这种狞笑又戛然而止,随即而来的便是“师傅!、师傅!……”的叫喊声,和担心师傅安危的哭泣声。
合着静慈命不该绝,当她的身体将要坠落到谷底时,正巧被树枝接住,捡回性命。然而大难没死的静慈,由此一惊,再加年岁已大,便长病不起,一年后羽化登仙。
由于静慈在生病的这一年里,道观里的大小事务都是由青云打理。静慈生前虽然没有指定知观人选,可在这一年里,道观里的众道姑、道观外的众香客,俨然都视青云为知观,观中大小事情又都是由她做主打理。所以,静慈仙逝以后,青云也就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清宁观名正言顺的知观、主持。
之前,静慈仙姑在世时,由于她医术精湛,救人危难,且扶危济困,怜老惜贫,使得道观香火鼎盛,香客众多,香资颇丰。然而自从青云道姑做了主持以后,她那套“装模作样”和“信口胡诌”的本领,最终使得道观香客稀少,香资中断,观中用度捉襟见肘,日常生活日渐艰难。
尽管如此,青云还是不愿自食其力去采药种田。故此又坐吃山空过了两年,清宁观便三餐不济,难以维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