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 诫子书(1/2)
第1362章 诫子书
当然,徐景行绝不是说诸葛亮是完人,只是说诸葛亮这类人都是有大理想大报复的,是不甘于蝇营狗苟的,这种人在整个历史上都不多见,但每一个都是真正的人杰。
可以不喜欢这样的人,但他们也确实值得每一个普罗大众钦佩。
所以在雕诸葛亮系列的时候,徐景行格外的用心。
除了躬耕南阳、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白帝托孤等系列外,他还将诸葛亮的几篇名着全部雕了出来。
其中最为经典的《诫子书》被他雕在一柄用羊脂玉雕刻而成的羽扇上。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全文八十六个字,字字珠玑,徐景行雕的格外用心,把每个字当成人生中最后一个字去雕琢,耗时三个半小时才完成,这样的速度对他来说已经是非常非常慢的了。
至于字体,它用的是正楷,一笔一划端正无比,字体结构、笔锋笔势全都严正端庄,宛若诸葛亮这一生。
完成后,他几乎脱力,在椅子上做了好大一会儿才缓过来。
这一点也不夸张,而是真的差点耗尽精力。
没办法,他太喜欢这篇《诫子书》了,在初学书法时就经常描摹,后来也经常用各种字体来书写这篇短文,到现在为止,他的书房里还挂着这样一幅立轴,当然是他亲自书写的,不过那是十年前的作品了,他的水平也就那样,不过是在他父亲的指点下完成的,是他当时最满意的一幅字,特意装裱起来挂在卧室里的。
这么多年,家里很多家具、装饰品都换了,连房子也换了,唯独这一幅字没有换。
这篇文章的文学水平不必多说,在中外整个人类历史中出现过的家训类文学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不光文字精炼,这些文字体现出来的思想和观点直到现在依然一点都不落后。而且通篇只说为人,不掺杂一丝一毫的其他因素,这点尤为难得。
更加难得的是这一片《诫子书》完全是诸葛亮本人一生的缩写,文章中的种种,诸葛亮都做到了,或者说,诸葛亮就是那样一个人,完全是以这个为标准而活的。
喜欢教育人的人很多,但能够以身作则的人却不太多,而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居多。
但诸葛亮以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以身作则”这四个字。
当然,做人和做学问是一回事儿,参政、治军又是另外一回事儿,这一点诸葛亮看的很清楚,所以在诫子书中诸葛亮只说如何修身如何治学,而一点也没有涉及政治、军事等内容,跟其他一些家书完全不同,甚至连“耕读传家”这一类治家类思想都没有涉及,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这个角度看,诸葛亮完全当得起“不世奇才”这个赞语,看的非常通透,看的也非常长远。
这么一对比,历史上其他一些家训就要第一次层次了,很多家训着重提及的不是其他,反而是传家、治家类内容,也有为人处世一类的内容,甚至有一些专门写勾心斗角甚至参政谋国之类的思想,其中只有少部分提及了个人问题。
所以徐景行一直以为,哪怕诸葛亮没有其他才能,只凭这么一篇“诫子书”也能成为整个华夏历史上最令人钦佩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诫子书》,一部分知道《诫子书》的也是只知其名二部知其文,很少有人专门读过甚至背诵过全文。但是,满世界都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类的书法作品,甚至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干脆就把《诫子书》中的一部分拿过来当做家训。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片《诫子书》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这块土地上的思想风潮,如果搁在春秋战国时期,凭借这么一篇文章,诸葛亮就有资格被称之为“诸葛子”。
徐景行这前半辈子,就是按照《诫子书》来学习和修身的,虽然他的成就和能力距离诸葛亮还非常非常远。
也就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一下内心的崇拜之情。
好吧,就当他是个追星族,跟现在的粉丝们给爱豆刷榜买广告屏庆生送礼物接机一个性质。
嗯,真没什么区别,也没什么高低之分,就是喜欢的爱豆一个还活着,一个已经死了几千年而已。
当然,给爱豆做的纪念品,质量自然是没的说。
这么说吧,这件羊脂玉雕《诫子书》羽扇是他这半年里创作出来的最有分量的一件作品,从雕工到材质都无可挑剔,最关键的是这件羽扇的本相非常罕见,是《诫子书》全文,是由全文八十七个文字组合起来的。
他感受了一下,这八十七个文字的效果很特殊,能给他一种宁静平和的感受,颇有些心静自然凉的味道,另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上他的思维速度,更能补充精神方面的损耗,虽然对他来说可有可无,但对普通人而言,就是难得的宝贝了。
这功能,简直跟传说中的一些个法宝没多大区别了,虽然功能没那么直接,但对普通人的帮助还是非常的。
加入把这柄羽扇送给某个考研狗,就算不能提升被录取的成功率,也能少掉几根头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