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九原重镇(1/2)
扶苏和蒙恬领骑兵在下午出发,入夜经武都休息后,过河阴东,直抵秦直道北端终点,阴山脚下重镇九原!
九原是长城军团粮草武备的集散地,战略意义重大。
自战国时期赵国胡服骑射赶走匈奴开始,赵国沿乌拉山修筑了长城。
在各个沟通山北的山口修筑了屯军和防御用的城障,并在其中最大的山口修建了初期九原城的城郭。
在城中屯有重兵,使之成为赵国在其西北部的军事重镇,有效地保障了云中郡北部地区的安全。
《史记-赵世家》:“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赵武灵王的战略眼光较之六国攻秦与函谷关要长远很多。
在始皇帝十一年,云中被秦军占领,九原城也被秦军所控制。秦一统六国,设置九原郡,郡治在九原城,下划34个县,九原城像是一颗钉子,死死的钉在大秦帝国北疆,守卫者国家的安全。
扶苏等人到达九原之后,城内外一片繁忙的情景,辎重车不断进城,出城,物资经九原汇聚之后又散发到长城沿线,一行人在蒙恬带领下并未受阻拦,直接向城内奔去。
到达郡府,九原太守正在忙碌的处理政事,见蒙恬和扶苏走来,赶紧放下手中工作,疾跑过来,拱手道:“已听闻公子和将军要至九原,实在是政务繁忙,走不开,便未能出城相迎,还望见谅。”
蒙恬一笑,没有在扶苏之前说话,扶苏便开口道:“太守不必在意,政事重要,我一会去武备辎重之处看一下,不必陪同,由蒙将军跟随便可。”
如果像后世官僚一般,说了不必陪同,地方官吏自然不敢真的不陪同。在秦这时却不一样,郡守直接归属于大秦皇帝管制,只对皇帝负责,秦国法家思想,注重实践与效率,太守果然应诺未在跟随。
走之前蒙恬问道:“太守,王将军没在九原城内么?”
太守答道:“王将军今天一早已经出城赶赴阴山脚下指挥长城工事修建情况。估计今天不会回到九原。”
蒙恬点了点头说:“好,公子与我今日在九原休息一夜,明早赶往长城脚下。”
太守一惊:“边线匈奴侦查兵时常探查我军情况,公子亲赴前线,实在危险。”
扶苏笑了笑,“太守不必担心,我在长城内,并不出去,有大秦锐士保护,不会有恙,再则,匈奴也不知晓我是谁。”
太守见蒙恬也点头,也知晓蒙恬的武艺与军事才能,所以也便放下心来。
扶苏与蒙恬到达了集放武器的仓库,扶苏看到满仓最多的是箭矢,正有人在不断整理着从帝国各地运来的兵器,扶苏发现,虽然这些武器来源的兵械所不同,但是大小,规格竟完全相同。
这让扶苏思索道,现在秦国已经开始全国实行规格化了,武器上面有制作人的名字,如果出现问题,便可以直接找到制作人,这让偷工减料者,无缝可寻。这正是秦朝的“物勒工名”,四级军工管理制度,从相邦、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军工制作严密而高效。
扶苏拿起一把秦弩,抽出一支箭矢,脚踩弩头,手拉弩弦上箭,然后对着一根木柱用弩机上的“望山”瞄准,轻扣弩扳机,噌~,箭矢强力飞出,插入木柱深处。
扶苏重新打量了一下秦弩,发现弩机构造复杂,便问蒙恬:“蒙将军,弩机如此复杂难造,不能简化么?”
蒙恬笑着解释道:“公子刚才上弦时是否要大力才能挂在弩机上?”
见扶苏点头,蒙恬继续说到:“那么如此,弦的力量肯定极大无比,如果不能让扳机轻盈易扣,那么在对敌时,长时间瞄准,士兵必然劳累,敌人进入射程,如果有人未扣动扳机,一方面可能会打乱我军后排弩兵阵列,另一方面也会减弱杀伤力。”
蒙恬那起一把秦弩,指着弩机说到:“公子看这里,当手扣动扳机时,通过一系列灵巧的机械传递,让勾牙在放箭瞬间下沉,扣动扳机变得异常轻巧,不必完全依靠手的力量,使勾牙下降。这也正是弩对弓的优势。”
说着,蒙恬把秦弩垂下,开始上弦,说道:“公子看‘望山’这里,当上弦时,它会把扳机自动调整到击发位置,然后又可做对准参照来射杀敌人。”
扶苏这是真的体会到古代工匠人的智慧,当今射击训练,如果呼吸调整不好,都会影响射击精度,秦弩已经开始设计更利于操作的器械,并装上了瞄准系统,怪不得秦弩是秦军利器。
扶苏叹道:“如此精细设计,匠人智慧不容小觑。”
秦军武器系统及其复杂,戈,戟,弩,铍,长矛等等。吸引扶苏的是长约一米的青铜长剑。青铜剑普遍短而宽,著名的越王勾践剑,也不过55.6厘米。
今日见到了眼前的长青铜剑,说明却是如后世研究得出的,秦已经熟练掌握了铜锡配比,造出了独特的青铜长剑。
扶苏见到并未有铁制兵器,便问道:“蒙将军,如今已经使用铁来制作农具,铁矿也在帝国境内一座座发现,为何没有铁制兵器呢?”
蒙恬答道:“铁器不能作为兵器制造原料,脆而易折,不利作战。”
扶苏明白了铁刚刚出现,还未形成有效的铸造技艺,还做不出钢制武器,大一统的秦帝国还是青铜铸就的。
扶苏又去了另外一个堆放损坏兵器的仓库,看着有人在整理拆换修补着各种武器,这时候标准化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每个部位因为规格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