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罗拜夷酋列几人 6(1/2)
【中秋快乐,求票】
“对,牛痘。”
“牛也会生痘疮?”
“牛也吃五谷杂粮,人能生的病自然也会生,如何不能得痘疮?”
一边回答着疑问,徐玄策就不得不感叹,如今就算是身居高位的贵人,对于最基本的生物认识也是如此匮乏,不过这样来看,在科学的普及上也确实还大有可为。
“其实尚还在行在时,朝廷的医官便一直在试验灭毒种痘之法,于其中也有了一些眉目,后来到了婆罗洲,又见了一桩怪事,才算明白过来。”一个清脆的声音跟着徐玄策说道。
若说怪事,黄顺之只会觉得如今的这事便最怪,宋人朝廷的厚生司里居然有个女官人,而放眼整个经略司,女性首长多不胜举,就拿报纸上曾经说过的北面亚庇府新任的熊府尊,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女人,黄顺之在史书上可没读到过宋朝出过女皇帝,遑论有女人为官,难道是在南边这些年,规矩给改了?
只是想归想,该问的话还是得问,“小人前几日看《新华日报》上说,这灭毒种痘法是当年药王孙真人传下的方子?”
报纸上对于种痘一法也是大肆宣扬,为了树立正统,自然也免不了要写些传说花边。其中就有一篇是说,这灭毒种痘的法子最早是唐时的药王孙思邈传下的,但文章中也说,孙真人行此事多半也有考验世人的意思,故而有宋一朝,医官都是在寻找改良的法子,而不敢轻易将此法行之于人,以免有损阴德。
但自大宋南渡以后,听说大陆上还是有人将法子传了出来,名为救人,实则害人,而且从断断续续的消息整理来看,此法也还没有什么系统的运用,更不要说经过如今这一番改良达到安全推行的程度,若报纸上说的属实,那也实在是得说一句大宋仁爱人民,当得起这厚生二字。
徐玄策听了便回道:“要说我大宋南渡之后倒也想了不少法子,可始终还是不能妥贴,既能灭掉痘疮的毒性,又不用拿人命去试,直到最近到了婆罗洲才发现了一桩奇事。”
“哦?什么奇事?”黄顺之又来了兴趣,言语中早已忘记徐经略话语中的逻辑漏洞,大宋南渡四百年没有找到的良法,一到婆罗洲就有了?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这一点小小的疏漏也就不足道了。
徐玄策不急不忙,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才又道。
“想必将军知道,这个时节,原先在南面哥达央河淘金的土人,都要将金子和再远一些的蛮部土产运进文莱城中。”
“南洋马少,好一些的都送到了城里供贵人们使马球玩乐,倒是少有用来拉车的。”
“走陆路运货的便都是用的牛车。”
“前些日子,户部安排了一批归化民到南面的克达乡,进行检疫时便发现当地养牛的人家有一件奇事。”
“哦?是什么奇事?”兄弟俩伸长了脖子。
“太医局的白提举发现,这些养牛人的家中,子女却是少有得痘疮的,比寻常人家至少要低了六成还多。”
“仔细查访,便发现这些人家的子女,都是接触过牛痘。”
黄顺之细细咀嚼着这话,自言自语道:“没想到牛也能生痘疮,以前却是从没听说。”
一旁的钟灵笑道:“不是没听说,而是这牛少有因为痘疮而死的,所以便没有人去注意。”
“这牛痘不会死人?”黄顺之还是不解,不过意思还是明白,大体上恐怕是因为牛生了痘疮并不会死,故而不容易被人发现。
钟灵继续解释,“牛痘若是生在了人的身上,一样也是要死人的,只是生在了牛的身上,痘疮中的毒性便被拔除了多半,再去接触,便有了免除痘疫的效果,却不必担心因此而死。”
种痘免疫法的原理,自昨日开始经过报纸的宣扬如今已是人尽皆知,再不用多言。
“同样的痘疮,人身上生了会死,牛身上生了却不会,这又是为何啊?不知两位将军想过没有。”
徐玄策启发着黄家兄弟,渐渐也有了一丝得意。
黄顺之小心问道:“小人们愚钝,还望经略开示。”
徐玄策呵呵笑道:“其实将军心中多半也是想到了,说说无妨,从牛痘的情形来看,再结合药王那个灭毒种痘法的方子,就能想得通了。”
黄顺之道:“可是因为牛比人要健壮的缘故?”
钟灵接话:“白提举也是这么说,牛要比人健壮上许多,故而同样是灭毒种痘的法子,人要循环上几次才能拔除痘疮中的毒素,而牛就只用一次,而且也不明显,只是发个轻症,若不是派去的人仔细,都不会发觉。”
“原来如此。”
黄家兄弟听完便深深的出了口气,果然是有了更好的法子,还好不是用的战俘,不然以后难免不会轮到黄家。
其实钟灵所说的也不过只是套路,元老院中诸君,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打小便种过痘的,不光是天花,还有其他疫苗。不然,以这两个多月的情况来看,光是时疫就得死掉好些元老。
徐玄策听完黄顺之的感叹,便又拿出一个盒子。
“这几册都是关于南洋的时疫和灾害防治之法,除了痘疫,还有疟疾、臌胀等症,都有详加论述。此外,水、旱、蝗灾,也多有涉及。”
“当真?”这一次是一直在一旁听着的黄顺庆惊呼了起来,虽然黄顺之没有失态,但接过书册的双手也是略略一抖,任谁也知道这书意味着什么。
南洋之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