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二十一章 在水一方(1/5)
第二十一章 在水一方
九十那就从《楞严经》开始
九十一你说还有
九十二阿含,秦言法规
九十三我闻如是
九十四你都二十三了
九十五所谓伊人
九十那就从《楞严经》开始
四时之序中,三九阴寒多蕴时令萌发之新,因此冬去春来时,不仅大地焕然,亦人走出凄凉,走出滞碍的荏苒之机。当然,随着草木的绿铺红染,大地的和暖清明更阳光灿烂,慧能的心境也渐渐舒缓宽展并在己之有心,母亲刻意,舅舅支持,藏一大和尚力助及己锼兄长欣然应承之下,于孟夏时节住进了法相寺专属的菜园子,说是以两年劳务供养的方式代践母亲愿心,实为亲近佛法且方便栖寂给读经讲经……
~~“听说佛法浩若烟海,己锼兄准备从哪儿给开始?”
傍晚时分,茅屋之内,望着栖寂带来的一大摞经书,慧能甚感兴趣。
“从哪儿都可以开始。”栖寂笑笑。
“这可不是为师的态度吧?”慧能故作认真。
“也是,那我们是先读有佛学概说之称的《楞严经》,次读有小乘法相之集的《俱舍论》,再读玄奘大师所译,太宗皇帝作序,本门当下根本所依亦大乘法相之归的《瑜伽师地论》,还是直入大师今年刚刚编译完成的《成唯识论》?”
栖寂当然早有打算了。
“本门何门?”慧能听了笑问。
“本寺法相寺,本门当然法相宗了。”
己锼也笑。
“那己锼兄,何谓法相?”
慧能真的开始认真了。
“事物分别谓之法相,佛法教义概念也谓法相,佛法于万事万物真实状况和对其根本性质的认定更为法相。”
己锼亦丁是丁,卯是卯了。
“那法相寺之法相是指……”
“法相寺原名十地别院,乃万法唯识创立先辈无著菩萨的道场,因玄奘大师载誉归国并光大其学说而更名。万法唯识,如从八识能变而审,便谓唯识宗;如从万法所变而审,便谓法相宗,只切入角度不同而已,实一宗两名,亦可合称法相唯识宗。法相寺之法相,当然概括一切法相,更指诸法实相了。”
栖寂和尚于之还并未展开,对佛法本就有些疏远的慧能却已是听得有些云里雾里更多有感慨了:“己锼兄,看来我得从最基本的学起呀!”
“那我们就从《楞严经》开始?”
栖寂当然愿为打好根基了。
“那就从《楞严经》开始!”
慧能也是拿定了主意。
~~“‘如是我闻……’”
静静菜园中,小小茅屋里,明明灯光下,心有相通的兄弟俩对坐之后,栖寂轻展经卷,把已有发愿的慧能渐渐带入了恢宏壮丽,珍宝列陈的佛法殿堂……
九十一你说还有……
伽蓝之地日日复日日的“如是我闻”里,慧能得神栖清凉不觉酷夏,有佛境朗廓无暇秋月,感菩萨情怀有远冬寒,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一年孟夏时,佛法种子在慧能心里展叶抽枝的过程之中,却也生出了一些有根的迷惑,存底的疑问……
“己锼兄,唯识言万法皆识之所缘,识乃万法之能缘,‘实无外境,唯有内识,’一切都阿赖耶识所变现,对吧?”
“是这个意思。”
“那佛法也是一法,也识之所变吧?人能缘所缘,一念念念之中,又何来修佛三大阿僧祗劫万万之年,更众生不能皆得涅槃呢?”
“‘十方有情,各有八识。’人造业不同,藏识当然有异,因此世界看似一体,实际各有所界。而人能缘所缘之性,我执法执之属,不仅使人修佛得佛须经十位、十行、十回向、十地等等次第方才可达涅槃之境,且也决定了有些人终难彻底解脱的宿命呐。”
“那亘古以来,无量佛菩萨是不是正因为各有八识,才各得其所,各有成就,并各显千秋呢?”
“这…… 但其转识成智,消除相分见分之壁垒,根断我执法执之无明,却是相同的。”
“那也就是说,人虽不同,见有差异,识有先后,但其根本藏识都能转识成智,却是一样的了。”
“这…… 慧能兄,这么说吧,当年玄奘在学到这里对其老师戒贤也曾喟叹:如讲众生不能全都随缘成佛,可能喜欢《涅槃经》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中国人不易接受吧?戒贤法师当时便疾言厉色:得佛非易,你们中国人懂什么,这是根本**,不容丝毫怀疑和修改!”
“己锼兄,成佛乃学佛修佛根本所期,既然唯识倡导世人次第得佛,却又断言有人会究竟落空,这岂不是将人刻意拒之门外吗?”
“或许这也是玄奘大师当年疑惑之处吧。慧能兄,我想这是不是由印度文化传统决定的呢?”
“文化传统?”
“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天生的高低贵贱,一切皆有其种姓不变难变的注定。”
“可己锼兄,佛法之所以在印度产生和兴盛,不就因为佛祖强调众生平等,一切在己吗?”
“可慧能兄,你也别忘了,佛法乃寂灭之法,其虽言“福德之反报,不问尊与华,”却更谓“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的吧。那我存在,我寂灭的寂灭清净之境对有些法我牢执之人,终是究竟难达的吧?”
“对呀,己锼兄,一切寂灭之中,无常而有业果,无我又有轮回,谁得业果,谁在轮回,业果何住又如何轮回,还真是问题吧?”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