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争鸣可期(1/2)
在大宋,当官与讲学并不矛盾,比如朱熹在江西知南康军的时候,就重建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订下了闻名后世的一条条教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陆九渊当年拜访朱熹就曾去过白鹿洞书院,还应邀在白鹿洞书院做过一次著名的演讲。
如今听茅庚提及要在高雄建立书院,当下便道:
“朱熹当年在南康任上,重修白鹿书院,乃是一段佳话。在此办一书院,陆某闲时讲学,倒也使得。”
“象山先生曾在白鹿洞书院演讲‘义利之辨’,鞭辟入里,听者莫不悚然动心。在下深为敬佩!”
当年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所讲的“义利之辨”,连朱熹也忍不住击节叹赏,茅庚所说并无夸张之处。
“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其义,所习在义,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故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这一段,可谓陆氏经典语录。
有意思的是,在朱熹关于陆九渊“义利之辨”的题记上,还专门有一句话“凡我同志于此反身而深察之”,不知道后世的“同志”是不是从这里来的。
“茅特首谬赞了!陆某不过是本着圣人之言,略事发挥而已。”
一说到义利之辨,茅庚随即想到自己这会儿整天琢磨的就是如何获取最大的利益,令人汗颜啊!照陆九渊的标准,同志是断然算不上了,不知道会不会被他目之为小人。
“象山先生,在下每日里都在言利,先生不会视在下为小人吧?”
陆九渊呵呵一笑,拍拍茅庚肩膀道:
“茅特首何出此言,你虽然事事时时言利,但你将所取之利,建医院,办书院,制军器,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此乃一片公心,正合圣贤之道。何谓大义?此即大义矣!”
这个高帽有点太高了,茅庚一下子有点戴不习惯,不过总比被当作小人好。
咦!好象设立医院就是陆九渊在知荆门军的时候第一个这么做的,不过那已经是历史上1192年的事情了,如今茅庚抢了先,本来应该是陆九渊的创举,结果变成了茅庚首创。
遇上正主,茅庚大感心虚,连忙岔开话题,抓住陆九渊话中的“办书院”的话头,顺口就说道:
“象山先生,这么说,你是赞成在下在此创办书院了,对吧?”
陆九渊对于讲学向来是来者不拒,但对在高雄这里办书院,心里还是有些拿不准,担心受海峡所阻,大宋的学子只怕未必就肯浮海远渡来台湾,要办成一个有规模的书院只怕很难。不过陆九渊马上就想到了还有一个朱熹就在福建那边,当下便道:
“茅特首,高雄这里,与大陆有汪洋大海之隔,以陆某之声望,恐怕未必就能令学子们负笈而来,但大海对面有一位友人朱熹,此刻他正在武夷精舍讲学,陆某便去信一封,看朱熹能不能来此讲学,若是朱熹能来,则大事偕矣!”
茅庚心道,要是朱熹来了,大宋最顶级教育资源就占全了,哈哈!不过在此同时,只怕朱陆二人天天会为理学和心学而发生争论,那就有好戏看了,除了朱陆之争,自己还可以偶而去掺乎一下,这么一来,便足以办一个《争鸣》杂志了。
茅庚想到得意处,忍不住面露微笑。却听陆九渊说道:
“听说朱熹有足疾,也不知他来不来得了。”
“那,你还写信邀他吗?”
“那当然。不过我想,要是明天大炮试射效果不错,我想朱熹是不介意亲自来看看的。”
茅庚只好付之一笑。一想到陈亮此前也给朱熹写信邀他来台,陆九渊与朱熹的交情固然深厚,但搞不好朱熹真的会更愿意给大炮面子。
两人正在说呢,国公府上的一个小厮过来传话,说国公有请。
茅庚心道,赵抦这又是怎么了,该不是又是要闹着去看火药的制作吧。
一到国公行辕,赵抦就对茅庚说:
“我这里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先听哪一个?”
说这话时,赵抦脸上带有压抑不住的得色。
“先听坏消息吧。”
“坏消息是,又掉链子了,单车的链条掉了,车架子也快断了,总之,你的单车坏掉了,恐怕一时半时是修不好的了。”
“哦,那好消息呢?”,本来就是七拼八凑赶制出来的样车,不完善的地方多的是,坏了并不奇怪,不坏反倒是怪了。
“好消息是,本爵学会骑单车了。”
赵抦在说这话时,一脸的兴奋,还不知在学会之前,他摔下来多少次。
“哦,恭喜国公!”
其实茅庚那边也有人学会了骑单车,骑单车本就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有一个人会骑之后,众人没了恐惧心,一下子就有好些人争先恐后地学骑单车。不过那一部单车也好不了多少,骑上一会,就会出点毛病,也是经常掉链子,但骑车的人一个个兴趣盎然,只要一修好单车,立即就有人往上骑。
“拜托,你造的单车能不能造得坚固一点?”
赵抦正是对新生事物高度敏感的年龄,迷上了造船之后,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