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书痴康老(2/2)
个页面也就两百字左右,既浪费,也绝对无法承载大信息量。按照60万字才够长篇的标准,这么个印法,一本最短的长篇也得3000个页面,算起来是六本厚厚的书了。一想到此事,茅庚就不由得遗憾道:
“这书甚么都好,可惜就是字刻得太大,要是稍小一些,就更好了。”
康老先生一笑,随即就从里屋拿出来一本袖珍型的小书,顿时让茅庚傻了眼。那本书大小只有正常书本的四分之一,其上的蝇头小字只怕只有小五号字大小,数一数,算算字数,一个页面竟然印了三百字,要是正常书籍的幅面,一个页面便能印上1200字,刻板印刷能够做到这个地步,真是不服不行呐!
那书有一个长长的书名——《太学新增合璧联珠声律万卷菁华》,著书者叫做李昭玘,而据康老先生介绍,这只是前六十卷中的一卷,还有后八十卷,是李似之所撰。这一套书一百四十卷几乎涵括了天文地理、经济政治、生活匠术等所有领域,可以算作是大宋版的百科全书。茅庚在震撼之中,得知宋人管这种袖珍书叫做巾箱本,这种巾箱本可以轻易塞进古代男子梳妆的巾箱,故而称之为巾箱本。
更令人惊叹的是还有比这巾箱本更袖珍的微型书册,叫做夹带本,这是考生专用于科场舞弊的利器,夹带本上的字有多小,可想而知。
可惜这一百四十卷的巨著,新化这里也只有不全的两套,康老先生好不容易弄到了其中的五卷,奉为珍宝,多少年来还是第一次拿出来与外人分享。
茅庚从这一刻起,对康老先生更是崇敬。这位老先生,看他那嗜书如命的样子,真是一个典型的书虫,除了读书,便两耳不闻窗外事,委实是不简单。
认定康老先生是个学者型人物后,茅庚反而放得开了些,便进一步咨询起有关白蜡之事,按照茅庚的打算,就用那薄薄的皮纸浸上白蜡,制作出的蜡纸应该就能满足刻板印刷的要求。
不料想康老先生透露的,再度让茅庚惊到了。
首先,扶国锡放养白蜡虫采制白蜡之举,原是得益于康老一句话,康老也是在书中读到的。
此外这年代蜡纸早就有了,只不过是用来制作灯笼,康老先生还引用起了苏轼《夜过舒尧文戏作》诗:“推门入室书纵横,蜡纸灯笼晃云母。”。如此说来,北宋就有了蜡纸。
康老先生又说起蜂蜡,白蜡以及乌桕蜡各自的不同处,再次让茅庚长了见识。原来最早的蜡是取自工蜂,工蜂分泌的一种蜡状物便叫蜂蜡,隋唐时蜡烛都是蜂蜡制成的。到了唐末,医家发现白蜡虫所产的“虫白蜡”产量更高,便有了专门放养白蜡虫采集虫白蜡的营生。后来又发现乌桕木的果实中有一层蜡质的内壳,于是这种植物蜡也开始用来制作蜡烛。
看来,这位康老懂得还真不少,当然他懂的这些东西在科场上半点用处也没有,可惜!
这一来,茅庚对于康老的兴趣更加浓厚。文元找人打探了一番,得知康老和扶婆婆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一生下来就被康老的父亲抱走了,一个女儿则嫁回了瑶家,剩下两位老人在这白溪官学住着,相依为命。康老有书作伴,倒也不觉寂寞,却害得扶婆婆日子过得太过于孤苦些,难怪扶婆婆对新来的一帮少男少女如此关注。
至此,茅庚有了一个全新的想法,茅庚决意包装一下可敬的康老,将康老打造成大宋的模范人物,包装的关键词将涉及:爱情、民族融和、教育、献身、发明,前面的四点康老本身就具备,只须渲染一番就好,至于发明这事儿,把自己的两项发明安到康老头上就行,后世造神,还不都是这么干的!
兴许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注:《太学新增合璧联珠声律万卷菁华》前集60卷,后集80卷,共140卷。宋刻巾箱本,长约10.5厘米,宽约7厘米,黄麻纸,金镶玉装,黄绢包角,书套为五彩织锦,秀丽精美。分藏于山东图书馆、北京文物管理局、国家图书馆。佚失23卷。]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