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激辩(1/3)
冬天,随着一场大雪笼罩汴京城总算蹒跚而来,今年的冬天相比起往常来说,无疑要萧瑟了许多,前线不停的战事以及国库的空虚让朝廷也没有更多的钱财来准备什么庆典活动,不过赵祯终究是一个好皇帝,等到年节来临之时,还是给每位大臣都写了一封自己的字帖寄了过去,赵祯的字虽然不如他的子孙宋徽宗赵佶,可那一手飞白体也绝对堪称大家了。
更为可贵的是这可是皇帝的亲笔书信,无论字好不好看,光是得到这样的一份礼物,对于臣子来说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宠信了,就像慈禧太后一般,她的字并不比大师们的字好,可是她的字就是能够让人蜂拥而至,有的时候,权利可要比十年苦功来的容易多了。
而除了赐字之外,赵祯为了照顾到汴京城中的百姓,为了让他们在这个春节中不至于太过冷清,便开放了金明池给百姓们游览,赵祯把自己的园子给天下百姓参观的做法,顿时让整个天下的百姓都对赵祯充满了敬意。
天子之物,别说是园子了,便是一个杯子,一个花瓶,也是寻常人家根本就摸不到,看不到的东西,而现在,陛下竟然愿意将自己的园子免费给大家看,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皇帝么?
起码汴京城中的百姓是再也没有见过了,而那些非首都圈的百姓则是一脸羡慕,对于这些人,赵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毕竟国库空虚,若是要照顾全国百姓过好这一个春节实在是做不到,所以赵祯便也只能让府库把多余的棉衣拿出来给每个州府都分了一些,也好让那些穷苦人家不至于被冻死。
不过这样的做法,对于全国的百姓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此时棉衣虽然已经普及,可是连续接近半年的战争让国家的财政实在是有些吃不消了,虽然从前线传来了燕云十六州成功收复的消息,可是看着每个州郡一个月报上来的冻死人数,赵祯的心中依旧还是有所不忍。
若说中国历代二百多位皇帝之中,谁是最为仁慈的皇帝,非宋仁宗莫属,在他死的那天,便是偏野山村的农妇都为他戴孝烧纸,这样的功德,注定了他是一个把百姓放在心中的人,而不简简单单只是个统治者而已,尤其是在这些报表中,除了冻死之人外,整个河北东西两路因为连续的战争,导致男丁的人口大幅度减少,今年粮食的收成甚至还不到去年的三分之一,虽然赵祯已经紧急下令免除两地今年的税赋,可即便如此,这些粮食也不够河北东西两路多达六百万百姓吃上半年的。
也就是说,若是再继续打下去,不出半年的时间,整个河北就会发生大面积的灾荒,其他地方运粮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若是再由蝗灾、旱灾、水灾之类的天灾爆发,饿殍遍地、人相食的场景就真的会在他的统治下发生,到时候死的就不是冻死几万人了,而有可能是上百万人的死亡,这让赵祯不由有了议和的想法。
“陛下,臣认为,此议不妥,我等军部此时正高歌猛进攻打辽国上都,假以时日必然能攻下此城,只要拿下此城,那辽国在中原的所有大城便都被我大宋收复,辽国亦再无大城可供驱策,陛下此正是恢复我大宋天下的大好时机,若是此时放弃,下一次机会,又要等到何时啊?”
夏竦大声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对于赵祯此时想要求和的心情,夏竦的心中十分的焦急,作为枢密院的正使,他十分清楚战争进行到了此时,宋朝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可距离中原收复,此时还剩下仅仅一步而已,若是在这之前便议和,一来自己这些衮衮诸公又该如何面对死去的将士,再来依靠上都,辽国未必不会卷土重来,此时此刻,唯有高歌猛进才是上上之策,议和这件事,就算要谈,也该放到辽国主动放低姿态自己来谈。
夏竦如此坚定的态度让整个朝堂为之一静,便是赵祯也不由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妇人之仁了,可还没等他动摇自己的想法,一旁的范仲淹便站了出来与夏竦辩驳道:“大人所言差矣,上都城固,且是辽国四大都城之一,城中粮草丰沛,城墙高大,我等宋军围困之时,彼时城中已有二十万辽军守护,我等三十万大军又要围困多久?是半年可期,还是一年以后?现如今河北人口短缺,东南半壁不稳,就在今天,工部尚书张大人来问我今年水利将要做些何事,我能告诉他的便只是国库空虚,今年水坝修建只能搁置!
夏大人知道如今天下的情况了吗?我朝现在便是连兴修水利,都已经没有钱了?若是今年夏季黄河泛滥了该如何是好,若是今年长江泛滥了又该如何是好?蝗灾、风灾,假以时日便会接踵而至,广东、江浙百姓倒是该有谁来照拂,是战于前方的军队,还是我等大臣?夏大人,陛下之意见,臣附议。“
“你,范希文,若是给辽国留一上都,我等大宋死伤将士岂不白死了!”见范仲淹亲自开口反对自己,这是夏竦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们本是庆历改革中的亲密战友,可此刻范仲淹竟然如此旗帜鲜明的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这让夏竦有一种自己被背叛的感觉,还有一种十分失望的感觉,他看着范仲淹大声喊道:“希文,你久居西北战乱之地,应该知道,两国交战若不斩尽杀绝,便如跗骨之蛆一般如影随形,辽国此战损失极大,对我大宋可谓恨之入骨,若是此时给他们一条生路,那我大宋未来必然会有无数祸患挡在前头,此难难道就比天灾来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