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铁幕降临》

88看书网(88kshu.com)

首页 >> 铁幕降临 () >> 第四十九章 宣抚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kshu.com/12542/

第四十九章 宣抚(2/2)

“包先生!”伊法理笑嘻嘻的迎上前,“城内打枪打~炮一早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包祖才瞟了一眼后面的后备兵,大声说道:“现在定海城归了大明朝廷,两百年前的大明又回来了。”

周围乡邻惊叫,“大明朝廷?!”更多惊异的目光投向后面十多个身穿迷彩军服的大明后备兵。

几个驿卒干净利落的把文告贴在教堂外墙上,包祖才一指文告,“看到没。这是大明王朝的安民文告。”

人群围拢了过来,包祖才高声诵读《告定海百姓书》,然后翻身上马。马队继续向东,绝尘而去。

定海中部的白泉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旷坦,田膏腴”。因为进城比较麻烦,每逢一、四、七的圩期,四乡五里的种田汉、盐民、渔民全跑到这儿的十字路口赶集。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着几千人口的大集镇,一纵一横的十字街道。

下午,白泉镇的敞开的寨门边上贴着一张《安民告示》,一位识字的先生站在告示前面口中念念有词,十多个乡民围在识字先生后面观看。乱石砌就的寨墙外面,三匹马打着响鼻,在树下低头吃草。两个身穿海洋迷彩装的后备兵站在马边,握着枪一边警惕的盯着寨门,一边留心四方动静。

“各位老爷,情况大抵就这么多。我这是被派来专门送安民告示的。”镇子里一个大宅院内,包祖才十分恭谨的向一群长袍马褂的士绅讲述他所知道的情况。

“包祖才,你这个杀才竟然投靠了反贼。你当年抓洋鬼子头领的精气神跑哪儿去了?”坐中一个秀才模样的人叫了起来。四十岁的胡夤虽说只是一个读书的秀才,他已故的父亲胡得耀可是参加一员堂堂武将。胡得耀从戎一生,曾经是定海镇右营游击,三品衔,他以“攻盗有功”而荣升,因鸦片战争中“定海失守”而革职,伤重、患病、忧郁而死。

“禀胡老爷,我投效的是大明朝,不是反贼。”包祖才态度十分恭敬。

“蠢材啊,真是蠢材”胡夤虽然对满清朝廷有些怨愤,但对会匪反贼还是嗤之以鼻,他气得直跺脚,“现在乱党会匪这么多,你怎么知道他不是伪托。”

包祖才脖子一耿,“乱党会匪会一个时辰就拿下定海城?洋鬼子那么厉害也打了六天六夜。”

“一个时辰?!”胡夤嘴巴顿时塞住了,他声音低了下来,“一个时辰只能说明他们战力厉害,不能说明他们就是大明朝的兵马。”

“那他们入城之后,很有章法,立即就控制住局势,对百姓秋毫无犯又怎么讲?”

马峙离这里只有五公里的路程,张万土适逢其会,他起身做了个圆圈揖,“诸位先生,我来说两句。昨天,定海城内积聚了一万多来自大清朝四面八方的精兵良将,更有勇猛的福建水师。今早一个时辰定海城就被攻陷,时也!势也!不管他们是不是鲁王部属的后代,这样的大明值得我张万土去投靠。”

张万土这番话顿时引起一阵喧哗。

一个老先生手杖用力戳了一下地,房间里面顿时安静了下来。“我现在就进城看看去。”他扶着拐杖就要站立起来,旁边一个年轻人连忙扶住,“父亲慢一点。”

“老师!”胡夤惊叫起来。“我陪你一起去。”

黄式三,字薇香,号儆居,浙江定海人,今年65岁。他是胡夤的老师,晚清著名学者。他终生治学,博览经史诸子百家,被世人誉为经学大师,一代儒宗。那年轻人是他的四子,28岁的黄以周。

他站起身看着大家,“两百年前的屠城惨剧,乡人里党年年有说,吾辈早就铭记在心。明天就是九月初二屠城殉难纪念日,不管他们是不是要去祭奠同归大域,我们还是要去祭奠一番。”

“快啊!”“等等我!”这时街道上有好多人在走动。外面有人来报,乡民们听说大明军队来了,好多人跑去投军。往定海去的方向,人流络绎不绝。

下午定海城一片太平景象,四个城门全都打开,任由人们进出。大街上只有一些衙役在巡更,几乎看不到大明军人。在四个城门,以及厅署衙门,总兵府、仓库等要害部位的门口,还有几个战士在守卫。城中最热闹的地方是总兵府门前,大队百姓从城外聚涌到这里,争先恐后的报名投军入伙。


状态提示: 第四十九章 宣抚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