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任务式的放飞自我(二)(1/2)
那么真的很久很久以前,也就是很久的很久次方以前,也不是太久,估计也就几千万年,犹他州已经从沧海过度到了桑田。
海水退去后,沙子、石头都露了出来,然后犹他州这一带一路的气候日趋干燥,沙子、石头就那么可怜巴巴地晒着,他们每天张着大嘴祈祷,下点雨吧,太干了。
终于有一年的一天,中央气象台发布了强对流天气橙色预警,天空中的阴云开始密布。
在沙子、石头们,也许还有个把史前生物的盼望中,阴云达到了临界点,于是,一个自然现象理所当然地发生了:闪电。
多数闪电都从天空抽过,但有几粒沙子或者几块石头因为做了什么缺德事儿,就倒了霉了,挨了雷劈。
一个闪电劈在石头上,碎石横飞;又一个闪电劈在石头上,还是碎石横飞;终于,一个大大的闪电劈在沙子上,而且是某一种特殊成分的沙子上。
在闪电与沙子接触的区域,瞬间温度急剧升高,超过了沙子们的熔点,于是沙子们被熔化了,熔化的沙子被闪电打击的四处飞溅,等冷凝下来后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
强对流天气过去后,沙漠和戈壁恢复了平静(当时的隔壁还没有老王,所以能恢复平静),偶尔轻风吹吹,时不时的带着细沙粒打磨打磨这些被熔化的沙子。
逐渐地,棱角被磨圆了,沙漠玫瑰形成了,在沙漠里寂寞地绽放;当然,也有的沙漠玫瑰又被打磨回了原型,变成了沙子。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几千万年后,这朵沙漠玫瑰被一群叫美国人的现代生物发现,摆在了店里。
然而,这些美国人并不真心喜欢她,只是那么摆着,几天甚至几个月都不看上一眼。
沙漠玫瑰的心在枯萎,她不知道还要等待多久才能找到一个真正喜欢她的人,也许又是几千万年,也许是永远。
在那个晴朗的上午,从门口进来一个中国人,沙漠玫瑰似乎感到了什么,她拼命地怒放,引起了中国人的注意。
这个中国人对她爱不释手,最后用几张绿纸换走了她,然后带到自己住的地方,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
这就是沙漠玫瑰的故事,一个本来很简单很枯燥但被罗哩罗嗦描述的很凄美的故事。
好啦,通过故事知道了沙漠玫瑰的形成原因,所以也知道了这个宝贝不多见。
首先要有特定成分的沙子,然后还要有闪电(犹他州就缺这个),然后闪电还要正好打在这种沙子上,然后还得侥幸不被再次风化成沙子。
当然,这也不是说李维遇到的这块就是唯一的一块。
因为假设每年一百次闪电、每一万次闪电打到地上一次,每打到地上一千次正好能打到特定的沙子上一次,那么利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李维们可以计算出来,每一万年就可以形成一小批沙漠玫瑰。
经过几千万年,还是能有一些的。
有人说,店里的东西会不会是人造的呢?
李维也有过类似的疑问。
从道德层面上讲,李维愿意相信美国人,特别是乡下美国人的诚实性。
分析起来应该也不是人造的,因为在那个穷乡僻壤,搞人造的成本太高。
真正让李维信服的是门口这个标志。
这个标志的中文意思是“下班后塞钱的口”。
店门口摆了很多石头,都标着价格,估计下班后人家也不往里收。如果你在人家下班后想买,就把钱从门上的小口塞进去就行了。
可如果你拿走了石头不塞钱呢?李维只想说,大家都诚实一点,日子是不是会过得更轻松愉快些?
继续李维们的旅行。
从老奶奶的店里出来几英里就真正进入了zion国家公园。不知道为什么,李维非常不善于用文字描写优美的景色。
上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就经常批评李维,说李维只会用“美,美丽,好美啊,太美了”这几个词。
李维就问老师,除了这几个还有什么词啊,您教李维几个吧。
老师就说,形容山可以说“高大、雄伟、壮丽”,形容水可以说“潺潺、秀丽”,懂了吗?李维说懂了,然后又问老师:那可不可以形容山用“峨峨兮高山”,形容水用“洋洋兮流水”呢?
老师说这是神马东东?李维说这出自《列子-汤问》里面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呀。老师说:滚粗去。
从天空俯视,zion国家公园就是一系列的山谷,山谷连着山谷、山谷套着山谷。
在夏天,这里除了一些绿色的植被外,色彩的主旋律是黄色和橙色;主要的景色是各种野生动物和高耸入云、陡立的悬崖和峭壁,这些悬崖和峭壁以各种呲牙咧嘴的形状和深浅不一的橙黄色调显示着自己的存在。
公园的主要景区和服务设施都沿着山谷里面的河:virginriver,一条平时橙黄色,下完雨就变成混绿色的河。
公园的核心地带是李维们所住的旅馆(zionlodge),旁边有礼品店、咖啡厅和餐厅。
整个公园里面像样的旅馆和餐厅只此一家。
旅馆的房间非常有特色,全部都是一间一间的小木屋,如果不提前一些日子,基本不可能订到房间。
为了更好地感受当地的风情,李维们午饭点餐的时候专门挑不认识的点。
所有上来的菜基本都是用当地的食材做的,不能说美味绝伦,起码应该评价为好吃和没见过。
最棒的是当地的啤酒,清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