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重生元末做皇帝》

88看书网(88kshu.com)

首页 >> 重生元末做皇帝 () >> 第二百四十三章:讨元檄文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kshu.com/134003/

第二百四十三章:讨元檄文(1/2)

宋濂的这篇檄文,可圈可点的精彩之处实在是太多,他在文章的一开始,便提出“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

这等于一上来就对华夷之辨进行了标榜,并且成功地将矛头引到了作为统治者的元廷身上,很自然地将汉人划到了同一阵营。

紧接着宋濂便历数元廷之过失,并表明如今天下兵起的局面是上天厌其德而弃之的结果,同时断言“胡虏无百年之运”!

然后宋濂便对王保保、李思齐、张良弼等军阀进行了逐一批驳,同时对蒋淳斌进行了大力吹捧,并誉其为圣人。

最后宋濂还不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说什么“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华夏之人抚养无异”。

这简直堪称完美!蒋淳斌手握这封檄文,看向宋濂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欣赏的意味,“先生这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真的可以作为伐元口号啊!”

“汉王殿下过奖。”宋濂虽然嘴上谦虚,可脸上却是掩不住的一股喜气,“不过这篇檄文对于攻伐陈友定用处不大,但北讨元廷时,如能广发中原大地,定能取得奇效。”

“嗯,这我明白。”蒋淳斌点点头,“不过元廷…就先让王保保和李思齐、张良弼他们再打上一阵吧,他们打得越凶,日后我便越轻松。”

“传令!”蒋淳斌自座位上站起身来,殿下众人全部躬身肃立,“即日起,封胡大海为征南将军,邓愈、廖永忠为其副将,一齐发兵,征讨福建!”

蒋淳斌的命令很快就得到了执行,因为胡大海对于征讨陈友定一事早已是摩拳擦掌,而且他很高兴蒋淳斌能那么给自己面子,甚至让邓愈和廖永忠做自己的副将。

但蒋淳斌没有让胡大海知道,他在派兵攻打陈友定的同时,还偷偷派使者前往延平(今福建南平),准备招降陈友定。

蒋淳斌现在是一个领袖,所以他不能像胡大海那样意气用事,只想着杀人报仇。他要做的,是尽可能地减少伤亡,保存实力,因为自己现在最大的敌人是元廷。

蒋淳斌感觉在自己这样强大的军事威胁下,陈友定定会倍感压力,说不定到时候就能不战而降,那自己要省多少力气!

可令蒋淳斌没想到的是,陈友定实在是个硬骨头,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投降的事情。

当蒋淳斌私下派去的使者到达延平后,陈友定不仅没有招待,反而二话不说就把人给绑了起来。

这下可委屈了蒋淳斌派出的使者,此人便是刘伯温曾经提到过的胡惟庸,原来上次蒋淳斌隐约记得胡惟庸在历史上是个奸臣,便想要将胡惟庸直接杀掉。

可刘伯温却害怕因此而得罪了李善长,话说他与李善长本就是蒋淳斌面前最重要的两大文臣,平日里难免互争长短,如果这个事情处理不好,恐怕会让李善长误会是自己从中捣鬼,那可就太委屈了。

因此刘伯温便把来龙去脉告诉了李善长,又同他一起向蒋淳斌求情,这才保下了胡惟庸一命。

蒋淳斌确实是个历史小白,他不太清楚胡惟庸到底做过什么大奸大恶的事,只知道他是历史上著名的佞臣,但要是因为这个就把人杀了,似乎也不太好,毕竟史书记载有时候会有出入。

更何况刘伯温和李善长又共同为他求情,自己当然得给这个面子,反正他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还能翻了天不成?于是蒋淳斌便打消了杀掉胡惟庸的念头。

虽然胡惟庸度过了这次大劫,但李善长也明白了蒋淳斌对胡惟庸有意见,因此当他知道蒋淳斌准备派使者到陈友定那边说项,便主动提出让胡惟庸前去,好让胡惟庸有点表现的机会。

可谁承想李善长却是好心办了坏事,他本打算让胡惟庸利用这次机会,好好改观一下蒋淳斌对他的看法,但陈友定却是个不讲规矩的人,让早已做足准备的胡惟庸根本无施展之地。

虽然自古以来便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惯例,但陈友定自诩为朝廷正统,只把蒋淳斌这一伙人看做贼寇,哪里会在乎这些许细节?因此他根本不听胡惟庸说话,只管将他五花大绑,捆了个严严实实。

胡惟庸这回可算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他跟陈友定讲道理吧,陈友定视而不见。他想发几句牢骚、骂几句脏话吧,立刻便会遭到一顿毒打。

因此垂头丧气的胡惟庸只好静静地看着陈友定命人摆了几桌酒宴,又叫来了许多部将,唉,自己可还连口水都没喝呢!

胡惟庸并不奢望陈友定会善心大发,请自己吃顿豪华餐饭,可当看着陈友定提着一把长刀朝自己走来时,他还是怯懦了。

“汉王宽仁,才许你投降,你万不可不识抬举。”胡惟庸两股战战地说出这句话,仍旧期望着奇迹发生:陈友定会看在自己还有点胆气的份上放了自己,话本上不都是这么写的吗?

可陈友定并没有说话,只是一刀正捅向了胡惟庸心腹,一切都完了,自己一直以为会大有一番作为,甚至天真地想象着自己是被命运眷顾的人,可就在这一刻,一切都完了。

胡惟庸死了,以这样一种方式死了,其实历史哪有那么多的必然性?每个人的命运都可能会因为一个微小的细节而改变。但历史也没有那么多的偶然性,因为死了一个胡惟庸,那些需要

状态提示: 第二百四十三章:讨元檄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