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历史禁忌(1/2)
老太爷陈德旺继续讲解老祖宗姚错的事情,这是为什么祖训会如此严厉的原因。
汉武帝征和元年春,姚错自洛阳老家被推举为‘孝廉’后赶往长安参加考核。当时姚错志得意满,自己无论才学还是智谋在同侪中算是拔尖的,更何况自己还有一项世人所没有的神通。这未来的仕途看起来是坦途一片。
在老家临走时,姚错的师长还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到长安时带着信去拜谒当今丞相公孙贺。老师在年轻时就与公孙贺相识,两人还一起出游过,所以有这层关系在。姚错再三拜谢老师,言明大恩永不忘却。老恩师抚须大笑:“谢恩之事不必再提,你性格沉稳且懂得民间疾苦。为师举荐你可不是让你享受荣华富贵,而是为了百姓举荐你。”
当时武帝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下圣门子弟都以经世济民为己任。姚错的老师也不例外,受他影响,姚错也怀着远大的抱负来的长安。
汉武帝一生穷兵黩武,汉朝的那点家底都被他拿来换了军功。到了晚年时期,刘彻在幡然醒悟,下令休养生息。此时的长安城远没有姚错想象中的繁华,一片百废待兴的状态。可是不管这些,姚错找到地方落脚之后,先到官府把考核的文书上交,这就算是登记在案了。
隔了一天,姚错沐浴更衣,怀里揣着老师写的推荐帛书,来到了丞相公孙贺的府上。此时丞相还没有回来,姚错只能与其他拜访的人一起在门前等待。环顾四周,看样子这些人应该都是参加察举考核的人。因为大伙年纪差不多,而且个个都是穷酸儒生的打扮。只不过口音天南地北有些差异罢了。
丞相迟迟未归,那些儒生开始攀谈起来,有个明显齐地口音的人问了姚错的名号年序后,开始自顾自得卖弄起学问来。那个时候齐鲁大地是儒学的中心,那里出来的书生最是傲气。姚错可不同与这些酸儒,他可不认为学问好就能当好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能济得什么世?嗯,啊一通敷衍,姚错直夸他学问好,那儒生不禁沾沾自喜。
听到这里陈启星忍不住再次插嘴:“咱们老祖先也是腹黑的人啊,他把心里想的事都记在石碑上了吗?”
陈德旺一巴掌扇在了他脑袋上:“让你别插嘴,听不懂吗?老祖宗把这些零碎的事情记录在了另外一本家谱上,石碑上写的是关于鬼魂的事情。”揍完了陈启星,老爷子继续开讲。
姚错在丞相府前等了半天,公孙贺没有来,反而来了一辆豪华的马车。本来以为是公孙贺回来了,众儒生连忙上前。可跟在马车左右分不清是兵丁还是豪奴的人,拿棍子把人群隔开。打头的人还呵斥道:“瞎了眼了你们这些个酸丁,这是太仆的车驾!”众人这才明白,来的人是公孙贺的儿子,也是当今九卿之一的太仆公孙敬声。
众人初来乍到,认错人了。此时也没人敢回嘴,强忍着气退到一边。
有仆人赶来,在车驾边上放木制的阶梯。公孙敬声从马车上下来,怀里还搂着两个美人。公孙敬声今年三十开外,本来身居高位理当持重,可众人一见他这模样连连摇头。
公孙敬声喝得醉醺醺的,衣衫上都是酒渍,此时他的双手搭在美人肩头,摇摇晃晃就往府里走。众儒生按礼节要来向他行礼,毕竟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公孙敬声怀里的一个美人一见府前有不少外人,连忙挣脱了他的手臂,高声叫道:“妾身是良家女子,半路被掳上了马车了,求各位先生救我!”
众人很是惊诧,朝廷的九卿之一这样的大官竟然干出强抢民女的事情,真的是匪夷所思。公孙敬声没有说话,只拿手一指那妇人,边上的豪奴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刻走上前去捉拿她。
眼看着自己就要被拖进府内,名节不保,那妇人倒在地上声泪俱下的哀求。边上的儒生实在看不下去了,光天化日朗朗乾坤遇到这种事情,我们这些圣人子弟要是坐视不管,那还是人吗?那齐地的书生一把推开了那豪奴,拦在了那妇人前面,后面的儒生也挺身向前。
“您是朝廷的栋梁,是我大汉的柱石,您的事情本来不应当由我们过问。但为官者应该明白‘民为贵’的道理,太仆为何做出这种事情来呢?”那儒生嘴上客气,但句句都是在质问公孙敬声。
其实姚错心里知道那儒生说的道理是对的,可他是万般不愿意此时得罪公孙敬声。王孙公子犯法自然要靠律法来惩戒他们,靠着他们这些人这些张嘴痛骂有什么用?但此时与众儒生摘清关系,显得过于虚伪,只好缩身在队伍的后面。
公孙敬声打了个酒嗝,也没说话,但是面带冷笑得看着这些个儒生。边上的豪奴此时也明白了,自家公子压根就瞧不起这些酸丁。你们算个什么东西,竟然敢指责朝廷公卿!豪奴门不由分说,拿起棍子抽出鞭子照着这些儒生就打了下去。
丞相府前瞬间乱成了一团,棍棒声夹杂着哀嚎声响成一片。公孙敬声开口了,不过是哈哈大笑,仿佛在欣赏有趣的事情一般。儒生中有硬气的,还想抽空大骂,但招来的是更加凶狠的攻击。
看了一阵热闹,公孙敬声厌烦了,又摇摇晃晃得被仆人搀扶着进了丞相府。剩下的只有倒成一片的众儒生,包括跟着倒霉的姚错。刚才那个被抢来的民女此时不知道跑哪去了,估计趁着混乱就先走了。
受此大辱的儒生肺都气炸了,历史上只有暴君始皇帝,才能干出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