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说还休的一点感受——为了那些被我爱着的人物。(1/2)
原本预计五十万字能完本,本也想着情节能进展快一些。但写着写着,自己便成了那里的人,随着他们欢喜,随着他们忧愁,也随着他们成长——最不可思议的是,还沉浸在他们的恋爱中,又从头到尾地跟着少女了一回,令我每每着笔,心中无限欢欣。
事实上,从哇哇坠地的婴儿,如今写到了大学快毕业,这样的时间跨度,的确不好写。尤其是,这是发生在一个中国千千万万个小乡村里、小城镇里、普通的二本师范大学里的普通的女孩男孩身上的故事。所有的关于人物成长中遇到的跌宕起伏,在万千普通人汇成的生活洪流里,都不会惊天动地,只会细水流沙地慢慢流。但,这,便是生活,真实的生活里的点点星光,美好与忧伤,便都被采摘了进来,放到汇成的这一片微波涌动的静海里,成为中反应生活的层层浪花。
八十年代初出生的这一代人,很特别。他们有着七十年代生的那一代人的理想主义,又没经历过七十年代的艰难困苦,更对五六十年代的强烈的时代事件毫无经历。他们的生活开始衣食无忧,他们的出生,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镇,都开始成为家里捧着的对象,尤其是计划生育推行后,他们甚至是家里的一颗小太阳。因此,他们又受着活在当下的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因此,被国内外很多人称为垮掉的一代、迷茫的一代。
他们当然不会垮掉,走到今天,事实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坚韧和优秀。但他们的确经历过迷茫、躁动。
不但温饱无忧甚至日加见好的生活,让他们开始渴望看外面的世界,当改革的浪潮汹涌而来,他们适逢各项改革,尤其是大学扩招、铁饭碗金饭碗的跌碎、下海、读书无用论等等,包括他们这一代的父母对于家庭教育也是不知所措的。于是,他们又自然地陷入在物质与精神相矛盾的漩涡,一次又一次呛着水裸泳。他们的灵魂是躁动不安的。于是,有的迷失了、有的沉沦了,有的为了家庭勇担责任、有的从迷茫中更清醒了,有的却也在躁动之后又更迷茫了。
生、老、病、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无论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无论艰难困苦,还是平和顺畅,生命的真相,都在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令这些有生命者不得不去思考、探索,又不由自主地品味其中。
而爱,便成了贯穿生老病死的核心力量。无论亲情、友情、爱情,本质都是爱。而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信仰,便会演绎出不一样的爱,赋予爱不一样的力量。这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吧。这,也便是我如此细致,如此于平静中隐藏心情的激荡,一针一针地如同织毛衣般编织着这部的原因和目的。
坦白来说,也曾思考是否要用剧烈的矛盾来书写波澜起伏的情节,但后来还是决定仍然按照最初的想法,如水细说下去。因为,这就是生活,在我的生活里,我的确看见的都是美的,都是好的,尽管可能生活也令我有伤有痕,但曾经经过的生活,回忆起来,虽然有各种缺憾,也都是满满的爱的味道,因此,这部虽然绝不是某个人的传记,但我却希望它能更为真实地反映八十年代初的这一代的乡镇姑娘的生活,当然,纯真实不能成艺术,而它的艺术便是来源于里的美好。
乡村里土生土们之间质朴情感的美好,乡镇少男少女欲说还休、羞涩真诚的情愫的美好,一个普通师范大学里女生男生共同努力,把爱情与学业紧密相连的美好。初恋、爱恋,一切都那么美好。尽管,这期间,有着谁都无法逃避的生老病死的考验和磨难,有着一些也许是数笔带过,却其实沉重得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对时代、对生命的无能为力的哀伤和无奈。
但是,他们曾经活过,或者说我们曾经活过。里,有着现实的反映、有着我们这八十年代人对亲情的醒悟后的忏悔与弥补,对爱情错失后的渴望与再度寻觅、对活着的意义的不断迷茫之后的再度探索,清晰之后的更加清晰。
曾经一直在想什么人会看自己写出来的这部呢?现在想的便是,无论何人,无论是否有人看,只要看进去了的人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共鸣,便不枉这一番情意笔墨了。
什么是爱好?爱好便是喜欢做的这一件事可以不计较功利得失,义无反顾,能于此间得忘我之乐。想来,现在写这部便是热爱了。
原本想开第二部,主题、情节构思和人物设定都基本已经出来了,但担心时间和精力的问题,会影响这部的继续,还是按下了。的确,写一部,是很不容易的,且不说写前的功夫,也不说写时的精力耗费,便是写后,还要逐句逐字去读后再改,还仍不可避免地出现引号的不规范、字句的错漏,可知其的难度。幸好,乐在其中。现在便是每发完两章,都要回头看一遍,做点小修改,至于那些仍有的错漏之处,待到日后再发现再修改吧。
也许日后的日益成熟,主题、情节、人物等等都会往着既表达自己又更吸引读者的心去,但还是那句话,这部,一定是我所有中我心目中最好,我自己最为喜欢的一部,没有之一。
同时,特别要感谢我的书友们,默默地读,从不催,当然,情节也每激烈到要催更的境况,书友数量也没多到这样的境地,也因此,能不紧不慢地、不急不躁地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将它完成。也特别谢谢书友们几乎每日的默默投票,我每天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