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土味红嫁衣(1/2)
林家嫁女,自然是头等喜事,邻里乡亲们挤满了院子,一边等着开席,一边等着林家新姑爷的到来,想要知道是什么样的孩子有这么好的福气娶了林家大丫头。
屋里,林母为书凤盘起了头发,发间插了一朵红色的假花,一件大红小袄是周正买给她的礼物,红袄将她的脸也映得红扑扑的,一双黑底红帮的棉布鞋是二妹做给姐姐的结婚礼物,书凤坐在炕上,眼睛里满是幸福和期待,替书凤梳了头,林母便去厨房准备“上车面”,面上再放两个荷包蛋,希望女儿女婿长长久久,百年好合。
“大姐,你是要嫁人了吗,你还会回来吗。”小弟书宇拽着姐姐的衣角撒着娇,“大姐,你放心,我会照顾好爸妈的,要是那边有人欺负你,就跟老妹说,我给你报仇去。”二妹一向是豪爽倔强的性子,所以书凤相信二妹能够照顾好这个家。“你们呀,要乖乖听爸妈话,别老惹爸妈生气,啊。”大姐,抚着小弟的头笑着嘱咐。
这时,外边的鞭炮噼里啪啦地想起来,院门口顿时烟雾缭绕,火药的味道飘到了屋子里,一辆挂满红绸的马车停在了院门口,周正放下马鞭子,整了整胸前的大红花,走进了院子,林父领着新姑爷进到屋里,看到书凤,周正脸红了起来,按照习俗,林父林母坐在北炕上,周正向二老分别鞠了躬,喊了爸妈,算是改口了,随后周正往炕上撒了一袋子高粱和一些零钱,由书凤捧一些带走,剩下的留在炕上,按照农村的说法,娘家留的越多,说明女儿留给娘家的福气和财气越丰厚。
在孩子们的起哄声中,周正将书凤背上了马车,书凤的二妹和老姨将准备好的包袱和脸盆放上了马车,包袱里裹满了书凤的衣服,脸盆中放满了香皂、木梳等女儿家的生活用品,林父林母站在马车旁看着女儿终于出嫁了,满心的欣慰和不舍,林母不禁涕泪纵横。
书凤回过头看着父母,看了看住了19年的家,看着二妹和小弟,从前书凤一直盼着有一天能够离开这个家,事到如今,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真的到了离巢的时候,书凤泪如雨下。乡亲们送别了马车,林父一声“开席”,顿时再次热闹了起来,喜气洋洋的开了席。
周家和林家隔了一个村子,说起来并不是很远,但毕竟是土路,坑坑洼洼总是有的,路途有些颠簸,书凤却不觉得累,周正挥着鞭子赶着马车,不时回过头来看她一眼,并安慰一句“快到了,你再忍一会儿”,书凤感觉暖洋洋的,抬起头阳光照进了书凤的心里。
“哎···,新娘子到喽···”周家门口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请来的乐队开始吹吹打打起来,农村所谓的乐队,基本上由鼓、锣、钹、唢呐组成,专门承接各种红白喜事,曲调比较单一固定,有钱人家的再请一场戏,算是大操办。
踩着锣鼓唢呐喜庆的节奏,书凤下了马车,媒婆领着书凤跨过事先备好的炭火盆,再喊一句“小两口日子红红火火”,书凤踩一脚高粱袋子,媒婆再喊一句“步步登高”,接着书凤来到公婆面前为公婆带上两朵红花,在喊上一句“爸”“妈”,公婆答应了,算是礼成,接下来便是开席,新郎带着新娘问候每一桌的亲戚朋友,敬酒的是新郎,新娘只要跟着招呼一下即可。
闹腾了大半天,酒席散去,公婆一家开始收拾残局,正房分东西屋,公婆和小姑子住西屋,新房是东屋,偏房住着周正的两个弟弟,周正的大姐已经出嫁了。小姑子陪着新娘说着话,新房贴满了喜字,炕边撒了些红枣和花生,炕里放着崭新的红被子和枕头,地上的立柜也是新买的,黄色的漆泛着亮光,窗台上摆着两盆君子兰,翠生生的叶子十分惹人喜爱。周家在村子里首先盖起了砖瓦房,房子的气派自不用说,单说那透明的玻璃窗格外干净,显得屋内敞亮了许多。
转眼天已经黑了,热闹了一天的小院总算是安静了下来,公婆也已经睡下了。“折腾了一天,累坏了吧,看你白天也没怎么吃东西,给,这是我特意给你留的,吃点儿。”周正坐在书凤旁边,将手里的酥饼递给书凤。
“你还有这个,”书凤结果一块轻轻咬了一口,“你也吃呀,白天喝了不少酒吧,我看你也没吃多少东西,净顾着照管客人了,正好你也吃点压一压。”书凤向周正示意着一起吃,周正拿了一块也吃了起来,两人相视而笑。
“书凤,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咱爸妈都是实在人好相处,我的弟弟和妹妹也很好,你放心,来到这个家差不了你,保证都对你好。”周正向书凤做了保证,书凤心里很满意,赞许的点着头应道:“嗯,我相信,其实只要你是真心对我好,就够了。”
雄鸡一唱天下白,书凤婚后的第一天就在雄赳赳过的鸡叫声中开始了,公婆和小叔子忙活着喂猪和那些家禽,书凤也早早起来和小姑子给一大家子做饭,农村早上基本没有喝粥的习惯,因为早上喝粥,白天干活的时候特别容易饿,不实惠。
婆家的第一顿饭,书凤做了她最拿手的酸菜汆白肉,浓郁的汤汁,醇香的肉味裹着酸菜特有的酸味,成了全家最受欢迎的菜,小姑子的木耳炒蛋也不含糊,木耳是前一个秋天采摘晒好的,泡开来肥肥嫩嫩,鸡蛋是家养的鸡新下的,炒出来黄油油的,玉米面的馒头口感虽然有些粗,端上来热气腾腾香喷喷的,一家子其乐融融。
周正不时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