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最后的反攻(1/2)
受到舆论的影响,大批的跟风者涌入了张健的小说评论区,发表着各种各样的评论。人数太多,禁言都禁不过来。张健现在觉要是有一个关闭评论的功能就好了,可惜这种事只能是想想。
网络上的评论,就如同是巨浪滔天的海面,而张健的这本小说,此刻就像是一艘小船儿,张健和几个版主用手中的小盆儿拼命往外舀水,但是能起到多大作用,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冲击之下,张健小说的读者数量这次真的开始了大批量的流失,最近一天的订阅,对比之几天前下降了20还多,而且这样的趋势依然没有停止。说实话,张健小说的订阅数其实本来也算不上太高,完全是靠着勤奋的码字,才维持住的收入,因此订阅的流失对张健的伤害异常大。照这样的情况下去,要不了几天,张健可能没法办法继续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了——这里的“要不了几天”,指的是三到五天。
“就这样输了吗?”
愿赌服输,张健既然决定了要和对方正面对抗,那么就算败得肝脑涂地,他也不会因此后悔。
但是现在,还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深吸了一口气,张健点开了一个输入框,然后将双手放在键盘上。
单章。
如果要说一个作者能够发出最有力的声音是什么,那么肯定是非单章莫属了!在穷途末路之下,张健也只能将希望堵在单章之上了。
……
……
致读者:
从开始写作至今,已经两年有余了,对很多人来说,这两年只是普通的两年,但是作者在这两年之中,却经历了人生的最低谷。一部分老读者可能知道,最开始的两本书,作者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但是扑得很惨。直到最近,情况才略微有了改善。
最开始投身写作,确实是带着万丈豪情的,幻想着能站在网络文学的巅峰,呼风唤雨,但是现实很快给了我当头一棒。认清自己,接受自己的平庸,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而在意识到自己的平庸之后,支撑我坚持下去的最大信念,就是想要看看这个平凡的自己,究竟能走到什么地步。
……
所幸,也许念念不忘,真的是必有回响,在第三本书的时候,情况出现了好转,订阅达到上万,靠着长时间的码字,我在一个二线城市获得了块栖身之地。
通过自己热爱的工作维持生活,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不过,将一样东西当做事业来做,光有热爱绝对是不够的,在背后付出的努力,作者无需向人多言。靠着“歪曲历史”,和“编几段艳情故事”就能吸引到上万的付费读者,这种事情完全只是外行人的臆测,稍微看过几本网文的都知道这种说法有多荒谬。
而对于网络文学的质疑,也并不是第一天出现,由此引发的争论,这也绝对不是第一次,只不过这一次作为当事人,我不得不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声音,认为网络文学的内容庞杂,对于青少年的影响难以预测。
对于这种说法……我是同意的。作者接触网文,是在零几年,那个年代的网络文学刚刚兴起,监管制度缺乏,内容更加参差不齐。受到网络文学影响而走上歧途的例子,作者曾经亲眼见证过。
那么,作者为什么还会走上创造的道路呢?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赚黑心钱?当然不可能如果是那样,在一年多以前,作者就已经转投其他的行业了。
在目睹过网络文学不利的一面后,作者依然继续坚持,是因为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广泛流传的文化形式,都是泥沙俱下的!
现在的小说是这样,电视电影是这样,但是再往前看,难道这种现象就不存在了吗?
传统的文化形式,首先要说的当属曲剧,就拿国粹京剧来说,不还是有各种以貌取人以功名取人的故事?至于其他的地方小曲,就更不用多说,十八x的版本之多,流传之广,大家都有目共睹。而且,以上说的,还是流传下来的部分,戏曲曾经在整片神州大地上流传,内容的涵盖面,必然是惊人的,连列宁评戏都有人唱过,再有其他的什么奇葩,也不是什么值得惊奇的事情了。
而真相是,只有有人愿意花钱听的,几乎都会有人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查证,这将是一个艰难但是富有乐趣的过程。)
没错,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市场选择。
正如前文所说,作者只是一个在生存和热爱的事业之间挣扎的普通人,竭尽全力,想要寻找一条让两者共存的道路。非常抱歉的是,对抗或者是改变市场,这并不是我这样的人能做到的事情。
就和几百年前游走于风尘的草台班子还有茶馆儿里唱戏给贩夫走卒听的艺人一样,糊口而已,讲什么风骨?
但是值得庆幸的一点,作为一个青年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只要勤奋工作,总能养活得了自己,甚至还有机会寻找更好的出路。写作不是我唯一的生存方式,正是因为如此,作者才有了一定的空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衡量。也有了一定的能力,在自己的心里保留一个底线。
理想对我这样的人来说,是很奢侈的东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自己的坚持。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那么追求的,肯定不会是什么“高洁”的“纯粹”的文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自己的思考。一次又一次,作者也曾审视着,自己的文字,究竟能给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