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六节 炎帝(1/2)
当长风等对姬云姜风表达了挽留之意却执意驱逐太昊时,让长风意外的是,他们毫不犹疑的拒绝了他,长风的弟弟成云怒道“你们被华胥族驱逐出来,我们少头领好意收留你们,别不识好歹!”
姬云则笑道:“我想你和你家少头领并没有搞清楚状况,我们当时出走,并不是遭到了族长的驱逐,我们只是认可太昊君具备成为族长的能力与胸襟,因而主动追随于他,他若不留,我们自然也不必留,那么就此告辞啦。”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又开始了。
这回他们又是走了很久,在濒临东海(古代的渤海黄海一带)的地方,扎下根来,建立了自己的房舍,自己白手起家,捕鱼,狩猎,耕种,养牲畜,传播文字,传播音乐。
智慧很高的太昊大人会长期的仰望观察天上云彩,下雪下雨打雷闪电,地上何时刮风何时起雾,观察飞鸟观察走兽,,总结出天地间阴阳变化的道理,得出太一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结论,他发明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意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观察四时更替,日月运行的规律发明了早期的历法。
按照太昊大人设计的婚丧嫁娶的步骤,迎娶了当地的漂亮姑娘,成为新兴的一方势力
太昊被称为青帝太昊,自名伏羲。而燧明国缺少有为的后代继承人,逐渐没落。
伏羲建立的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以男人为核心成员和部落权威的部落,叫做有蟜氏。首领被称作少典。因为出自华胥氏,所以自称华夏族。
太昊迎娶的漂亮的姑娘叫做附宝。
附宝相貌美丽异常,身材修长,皮肤犹如牛奶般白皙,一双漆黑的眼睛明亮如夜空的星辰,又黑又密的眼睫毛蒲扇一般,这般尤物,部族子弟没有不曾觊觎的,直到后来,有一天傍晚,在清溪边浣洗的附宝遇见远处骑着高头大马款款走来的青年首领太昊,夕阳拉长了他的影子,高大英俊的族长让少女看的目不转睛。
他蹲坐在她浣洗的草地上,看着她迷人的眼睛,轻声说,“我明天要出去游历一段时间,你等着我回来娶你!”
“你为什么不能带着我一起去呢?我,,我也会骑马的。”
“好好,带着你一起去,,亲眼看看你的男人怎么打一个天下给你!哈哈哈。”太昊开怀大笑。
附宝生了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少典生了两个很聪慧的儿子,都继承了祖父的智慧和能力。祖母附宝询问太昊,对两个孙儿的看法,
太昊说,“石年(老大)仁厚有胸怀,人品贵重,若在如今,可为守成之明主。而老二勇武,将来若逢乱世,可为开疆扩土之新君。
老大姜石年仁厚稳重,有才有德,像太昊一样聪明,他发展了农业和医学,开辟了新的部落,被称为神农氏,他的部族被称为神农国。以姜为姓氏的神农氏以德服人,获得四方尊重被称为赤帝或者炎帝。他们经常和东部与南部的部落交流。
炎帝神农君据说天资甚高,比邻居家的小孩儿更早就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其他生活技能也比别人快,做到智商上实力碾压周遭一切同龄伙伴,体质上也是身材高大,能跑善跳体育好,力气也大。在当时绝对是家长口中,典型的“别人家的小孩。”
后人称呼姜石年为”炎帝”是因为他继承了曾祖父善于用火的能力,还有祖父太昊善于观察的能力和善于总结观察的结果并付诸实践的能力。
第一件表现在刀耕火种这件事上,就是把地上生长的草木砍倒烧成灰作肥料,就在烧后的地面上挖坑下种,火烧过的土地变得松软适合耕种。
关于耕种,神农大人继承了家族遗传的观察能力,曾祖父观察啄木鸟后能想到钻木取火使人们结束茹毛饮血的时代,祖父太昊观察蜘蛛结网发明渔网使人们捕获很多的水产,而神农氏通过观察鸟。
有一天,他发觉地上没人播种的情况下,莫名其妙的长出了小芽,后来就使劲回想这块地上发生过了什么,然后就想到,可能是某天飞在天上的鸟儿,嘴里叼着的东西掉在地上,这鸟嘴里叼的大概是种子吧?他以鸟为导向,获得了五谷,并带领部族的男女老少们将五谷的种子在春天的时候播种下地,然后等待秋天的收获。
五谷的推广使得人们在食用主食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不爱吃大米的就吃白面,不爱吃面食的还可以吃高粱米,想吃啥吃点啥,不想吃啥就不吃,多好。
第二件是烧制陶器,器皿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处太多了,吃饭的餐具,盛米的缸,盛水的桶,装水果的盘子,当摆设啊,用处多多。
烧制的过程也有意思,比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拿捏手里的陶具,这种“随力而形”的感觉很不错的体验,所以当时部族里的很多妇人,白天跟着神农大人出门种地,晚上没事,不用带太小的孩子的妇人,就纷纷跑来跟着以亲民著称的大首领学烧制陶器。边烧还能东家长西家短的唠唠闲嗑,彼此交流交流缝衣服,喂牲口和带孩子的经验什么的,生活的充实而丰富。
广大妇女同志们在冬天农闲的时候也来首领大人家里学习,学习采麻丝织布,麻皮成丝,劳而柔软,轻而温暖,易于编织。
做衣服这事儿,以往的皮草还是太过单一而且适合冬天不适合春秋,麻布衣服薄厚适宜,春天秋天穿不冷不热的刚刚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