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节 实测(1/2)
发射,这个词既新鲜又古老,它在最近数十年间,大多数时候都与航天、导弹等等现代化、高科技的行动联系在一起,而曾经,它就纯粹是一个动作形容。
现如今,随着突破号的上天,这个词变成了象征,原因是突破号的上天,既没有火箭之类的载具完成“发射”的过程,也并非依靠它自己的力量飞向太空,它是“嗖”得一下,传送到太空的!
这种情况下,发射这个词的沿用,更多是一种习惯了,或许人类在奥术、魔力的帮助下,即将与它告别。
按照计划,突破号到太空中的第一站,是位于地球绕日轨道上,比地球本身所处位置靠前十五度的点。
在这个地方,突破号将开启常规推动动力系统,以与地球公转速度相当的状态,陪着地球同向绕日公转十五度,保证常规推动动力系统的运转稳定。
天文学中,描述距离的方法很多,除了线性的光年,还有确定圆心、弦长时,在圆周运动中经过的距离,通常以对应圆心角的角度来代指。
角度代指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存在公转的天体间的描述时,比如地球绕日公转,如果不是要求特别严谨的实验室语境,就会将其视为一个正圆,地球在一定时间内,公转经过的距离,就可以用角度去说明。
推而广之,恒星系的公转、河系的公转,都能以这种描述方式去说明,动辄光年的距离单位对于寻常人来说过于不友好,那是一个抽象到难以想象的长度。
否则也就不会总是闹出跨越光年像是跨越几千公里的笑话了。
完成了对常规推动动力系统的验证后,就会开启魔力内压式动力系统,以双系统加速的形式,获取更快的位移速度,向火星绕日轨道的方向切出。
魔力内压是一个统称,源自于旧历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学者,他们当时提出了早期的“加速器”设想,用于研究原子核,以及核能。
后来各种各样利用微观粒子的加速器被设想、被实现,发展速度相当惊人。
不过各种加速器的应用,都有相当的局限性,在世界融合之前,学界都还没有找到将之应用到宏观动力系统的方法。
如今借助魔力和奥术,在不影响宏观物质的构成的情况下,使各种化合物、单质所蕴含的电子级别的粒子,能够在极小的空间内,实现加速、对撞,从而实现分子层面的整体加速。
那些对撞了的粒子被奥术以统一方向抛离原分子系统,为了保持分子的存在状态不变,就要以奥术转化魔力,直接制造相应粒子,补充到它们原本的位置,以取代它们。
这是魔力内压动力系统工作时的循环流程,奥术引导粒子运动,取得加速效果,再转化魔力,保证物质所含粒子总量不变。
参与进来的,将是整个突破号船体,除了在其中的航天员和不被纳入系统的储备物资、实验设备,航天器在魔力内压动力系统开始工作后,都将由内而外地参与进加速运动中。
这样做的好处,自然是加速能力高,动力充足,是目前不涉及空间理论的最有效位移方式。
它的原理与五级咒法学派中的传送术极其相近,只不过传送术的目标质量有限,能够以“跃迁”形式,完成位移。
而突破号的质量实在巨大,想要使它能够被传送术以“跃迁”形式带走,所耗费的魔力量,令人感到得不偿失。
不过突破号也还是具备整体传送能力的,名为宇宙格斗传送术,改自星际探索丙型,用于紧急规避巨大风险,它的元素池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五次传送所需的魔力。
一旦元素池内的魔力耗尽,常规推动动力系统和魔力内压动力系统就都会陷入停摆状态,届时突破号就只能依靠原有速度,在太空中惯性滑行。
当然,以戚远的魔力剥离速度,也可以自行为突破号传送阵充能,不过那要超过一个小时的不断准备,对于应对紧急情况,帮助不大。
除了宇宙格斗传送术,剩下两种都被归入位移动力范畴。
突破号的常规推动动力系统的巅峰加速率可以达到三十公里每秒,从地球出发的话,可以单凭它自己,脱离太阳系的引力场捕捉。
而获得了魔力内压动力系统的叠加后,突破号将在一个相对漫长的加速时间后,最终获得近似于十分之一光速的位移速度。
即便不使用星际探索丙型这个真正的传送法术,突破号飞至人们估测的太阳顶层,也仅仅需要不到七个新历天。
这一阶段,戚远和突破号肩负着试探如今的太阳系内太空环境的重任,它们必须通过位移,况,所有传回地球的数据都将为不久后的逃生计划,提供珍贵参照!
同时,这也是变向实验突破号上的新技术,如此急迫的时间内,参与进来的施法者们,没能对所有系统做好充分的验证工作,在长久的实际使用中,还是有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的。
虽然戚远的施法能力很强,学习能力也很强,但在莫测的宇宙太空中,更不一定会遇到什么情况,在突破号发生故障的时候,他未必有机会去修理。
所以,这么一段时间的飞行测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虽然崔萌萌在整个“突破计划”中几乎没有什么大贡献,但她毕竟也是跟着一起参与,帮忙找资料、递消息,对整个“突破计划”的目的和重要性,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
对她而言,“突破计划”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