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名门》

88看书网(88kshu.com)

首页 >> 名门 () >> 唐朝的河湟之耻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kshu.com/154150/

唐朝的河湟之耻(2/2)

寝(渐)弱,西迫大食之强,北病回纥之众,东有南诏之防,计其分镇之外,战兵在河、陇者,五六万而已……收复河、陇二十余州,可翘足而待也。”此时真是收复河山的大好时机,据入蕃使崔翰密查,吐蕃驻河陇兵马只有五万九千人,马八万六千匹,可战兵仅三万人,余皆老弱。吐蕃兵力如此薄弱,靠出卖国家民族利益死而复生的唐朝此时的统治者只想苟且偷安,却不想也不敢收复失去的故土。唐朝统治者是从心里惧怕吐蕃了。

因无能的唐政府长期不能也不敢收复。唐朝爱国诗人杜牧写下了《河湟》:“元载相公曾借著,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对唐朝流治者的昏庸无能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长期沦陷引起唐朝许多爱国志士的不满,唐朝末代诗人刘景复写下《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我闻天宝十年前,凉州未作西戎窟。麻衣右衽皆汉民,不省胡法暂蓬勃。太平之末狂胡乱,犬豕崩腾恣唐突。玄宗未到万里桥,东洛西京一时没。汉土民皆没为虏,饮恨吞声空嗢咽。时看汉月望汉天,怨气冲星成彗孛。国门之西**镇,高城深垒闭闲卒。河湟咫尺不能收,挽粟推车徒兀兀。今朝闻奏凉州曲,使我心神暗超忽。胜儿若向边塞弹,征人泪血应阑干。”

唐朝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写下《西凉伎》通过老兵的口表达了自己强烈的不满对无能政府进行了讥讽,“有一征夫年七十,见弄凉州低面泣。泣罢敛手白将军,主忧臣辱昔所闻。自从天宝兵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唐朝边境竟然在陕西凤翔离首都西安咫尺之间,可想唐政府的无能之严重与苟且偷安之恶劣……

唐朝诗人张乔的《河湟旧卒》:“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记述了一个久戍河湟幸存的老兵,他战友们都战死,自己有幸回到故乡。此诗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沉的哀伤……控诉了唐政府的无能。

吐蕃对所占领的河西地区的汉民是进行了极其残酷的民族压迫,汉民被迫穿上吐蕃人的服饰,还得说吐蕃话,平时走在大街上,还必须像奴隶般的弯腰低头行走,更是不能直视吐蕃人。史载,沙洲城破时,“丁状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赢老者咸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而去”。做亡国奴的命运真是悲惨!那位在唐宣宗时期,在河西沙洲等地反抗吐蕃,并收复河西诸城的张义潮和他的归义军真是英雄!

可惜当时的汉人已经蛮夷化了,当时的唐政府根本就无力真正收复这些失地,张义潮也不能使这些土地真正的回到唐朝


状态提示: 唐朝的河湟之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