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 不要多想(求月票)(1/2)
其实按朱由检的意思,他是想连夜就走的,早走和晚走区别是很大的,这个消息让他无心在山海关继续逗留下去,换句话说,再留下去也没有了实际意义,他来山海关,也无非就是借个道。现在既然已经如此了,再留在这里,就是浪费时间了。
但是凌云的理由也很充分,在下一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可能出现的危机到来之前,每一个人,都需要足够的休息。用来维持自己的体力,有句话说的好,叫做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凌云其实还有一层意思没说,朱由检也没明白,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这走夜路,万一有个一差二错的,护卫不及。更重要的是,凌云本人,在山海关还有没完的事情。
综上所述,这一夜哪怕是再着急,也得在这过了。凌云看看朱由检,觉得他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也就准备继续说了。其实,在这整个过程中,凌云都有些不好意思,从一出盛京城开始,到现在,凌云是一直都没有客气,也没把自己当外人,实打实的一路把自己当成了信王的代言人,来到山海关,还成了刘总兵的实际指挥者。说句不好听的了,你凌云算是干什么的,几个月前你还是个小小的火头军,骤然之间就升任游击了。要说游击这个官职吧,说大也不大,说小呢,还不算太小,不过,公平公正的说,在山海关,即使他是四品武职,也排不上号。
山海关的总兵官刘鸿先生,是文官出身,朝廷一向是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以文制武。所以,文官的在那个时代的社会地位,要高于同样级别的武官,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四品武官宁前道袁崇焕,能指挥好几位三品衔的参将,他们还一点脾气都没有,除了袁崇焕他老人家本人比较狠之外,还是因为他是文官,在边塞地区,文官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宁远大捷以后。即使满桂升为从一品武官,右都督,但是,还得受三品文官袁崇焕的节制。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总之,不服不行。
刘鸿先生跟凌云的案底还不一样,凌云是个当兵的出身,别说是四品武职游击,就算是升到了参将或者副总兵,他也改不了这个案底,当兵的出身,在当初那个社会,通常会被人看不起。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明朝中期吧,除了李成梁和戚继光他们老几位,边疆的主帅大部分都是文官改行干的。这文进士改行杀人,似乎小效率更高,也似乎有了一定的光荣传统了。比较出名的就是曾铣,袁崇焕。等等。比较不出名的就是历史上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留下记载的山海关总兵刘鸿。所以,刘鸿从朝廷的都察院二品都御史,调任二品山海关总兵,看起来,似乎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似乎很正常。毕竟是平调级别,正二品还是正二品,其实,实际的社会地位已经不知不觉中就降低了。
皇帝,或者是皇后大人本人,在不久之前,似乎是为了安慰镇守边关的刘鸿,也是为了慰劳他做出的成绩。山海关虽然还不至于成为铜墙铁壁,但是至少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为朝廷争取了时间,积蓄了力量,只此一点来看,刘鸿已经是功不可没了。所以,朝廷本着有功就得赏的原则,重重的赏赐了总兵大人。不要误会,绝对不是钱,很遗憾,朝廷现在基本上拿不出钱粮来了,很多时候军饷都供应不上,怎么还有那闲钱来赏赐功臣了。没钱嘛。那只好就赏赐荣誉好了,所以,刘鸿官位上升为从一品,赏穿麒麟服。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无上的荣耀,对刘鸿来说,不过只是多了件衣服而已,谢恩归谢恩,这件不实用的衣服还是被及时的压箱底了。
其实还是不实际,武职的从一品,依然不如文职的正二品地位高,有意义。其实还是皇后没转过来这个弯,你给刘鸿一身衣服,就不如给他个实际意义上的官衔来得比较实际一些。比如说,总兵还得照常干着,职位还是照常兼着,然后给个辽东巡抚衔之类的,那就比较好了。不过,这只是我的想法,代表不了皇后娘娘的想法。您问为什么皇上一直没发表意见,我只能很遗憾的说,他很忙。没生病的时候,忙着做木匠活,现在已经病入膏肓了,忙着喝小米粥,而且,很快就应该连小米粥都喝不下去了。
说起这小米粥来,我就来气,这小米粥是干什么的。孕妇喝了催催奶,平常人喝了保养一下胃口,本也是个好东西。不过,什么时候,能成为挽救人生命的良药了,为此,我还专门为了这个所谓的仙方灵露饮去查了本草纲目,事实证明,我实在是想多了,极有可能连这个名字都是霍维华先生本人临时编出来的。
好吧,说起来天启先生就来气,我们就不不提他了。有傻帽的领导肯定有糊涂的员工。不过,我似乎有点跑题了,往回拉一把,我想说的是,即使像刘鸿先生这样的一品武职,也不过就是个冲锋陷阵的差事,何况是凌云的四品游击了。在刚才,这众将云集的大帐内,四品职衔以上的武职人员,大概也有十五个以上。怎么就显着你了呢,刚才是在气头上,毕竟自己的兄弟无辜惨死,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冷静下来,想想,你凌云算是干什么的。竟然私自调用王命旗牌。
问题就出在这里,信王朱由检全程看着这样的越礼行为,竟然一句话都没发。自己这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最怕往后想,往后想,就有后怕啊。奶奶个孙子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