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要出大事(求收藏)(1/2)
凌云附在多尔衮耳朵上轻轻的耳语了几句,多尔衮将信将疑。
“此等军国大事,可谓惊天动地,法不传六耳。你怎么会预先知晓。如果你这次再说对了,那你就不是会占卜了,你就是个妖人了!”。多尔衮当然是坚决不信的。
信不信由你,说不说就由我。凌云知道多尔衮不信,现在就要他不信,是越坚决越好,这样,在事实面前,就更有说服力了。
“老多,我可没心情在这跟你磨牙,你这府里是装的不错,不过我可不能总闷在这里,我得出去转转,你看怎么样。”。凌云适当的提出了要求。他斜着眼睛看着多尔衮,虽然他知道,这个要求被满足的可能性太小了。多尔衮不会放他随便出入府邸的,即使出去,也得派俩人盯着才放心。
果然,多尔衮的回答和凌云设想的一样。话痨一样的扯了半天,中心思想就一句话,你就老老实实的在府内待着,好吃好喝的供应着,别满世界乱跑。
这也倒罢了,多尔衮接下来的一句话算是把凌云给惹恼了。“凌先生,这里是我盛京城,虽然也有少数的汉人,但是先大汗在的时候,就留下了规矩,: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所以除了少数人之外,基本都已经去发留辫了,你看,你是不是?”。
按多尔衮他老人家的脾气,能跟一个明军的军官这样客气的说话,已经算是破了天荒了。周围的侍卫从人哪一个不知道这位十四爷啊,瞪眼就是公事,开口就要杀人的十四爷,几时跟人说话用过如此客气的口气,何况对方只是一个明军小小千户,此人的生死还握住十四爷的手里。
在这些侍卫看来,这个明军千户应该诚惶诚恐受宠若惊,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怒了。
“老多啊,你听说过子路吗?”冷不丁的,凌云问了多尔衮这样一个问题。
多尔衮当然知道子路是谁,孔子的七十二贤人门徒之一,据说武功是想当了得的一个人。可是他不知道凌云忽然提起这个子路来,到底有什么用意。
他想来想去没什么头绪,只得由着凌云的问题回答道,:“凌先生说笑了,我多尔衮虽然是满人,但是骏马弯刀之余,我也没有荒废读书,你们汉家的经典我多有涉猎。这个子路,名仲由,字子路,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这怎么了?”。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看着多尔衮真的跟着自己的套路走,凌云心中有些略微的得意,“好,那我就问问你这位文武双全的贝勒爷,你知道子路,也知道子路是七十二贤人之一,那你就肯定知道,孔夫子为什么后半辈子都不吃肉酱吧?!”。
周围的人都愣住了,这两人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什么子路,什么孔夫子,还有什么肉酱。。
别人愣住了,可是多尔衮确实被生生的噎住了。他当然知道孔夫子为什么不吃肉酱,也知道这后面连着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应该是最大的老师了,因为他的门徒有三千人,或者,还不止这个数。孔子是个全能的人才,但是他一直强调,用周礼来治天下,为此他还专门去请教了老子。他的弟子子路,就是一个遵从了孔子意志的人。据说有一次,子路和敌人打仗,被敌人砍断了帽子上的簪缨,他就不再作战,来系自己的帽子,为此被敌人砍成了肉酱。子路的死讯传来的时候,孔夫子正做好一碗肉酱准备吃,听到噩耗,当即就倒掉了那碗肉酱,至此,一直到死,他没有再吃过肉酱。并且大声含着,“嗟夫,由死矣!”,不久之后,孔子也死去了。
这个故事总结概括一下,就是“死不免冠”。凌云是想以此来告诉多尔衮,帽子都不能乱戴不戴,何况是头发呢。老多真的是彻底无语了。
他正想着想个什么词把凌云的话给堵回去,或者直接来个恐吓,虽然他知道,凌云敢这么陪他玩,也就早就不把生死当回事了。
凌云自己也是这么想的,自己反正也是来自未来的世界,能经历这么多的事情,也都是从来不能想象的。眼前他很激动,因为他忽然的就意识到,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可能会左右历史的走向。既然如此,那我的生命绝不是一个小小的多尔衮能左右的了的。
多尔衮正在没词的时候,忽然冲进来的一个侍卫解了围。侍卫近前来,向着多尔衮打了一个千。“十四爷,大汗宣您进宫议事”。
这位十四贝勒答应一声,就准备跟着这个侍卫出门,结果侍卫拦住了他。“十四爷,大汗命几位旗主贝勒爷都换朝服入见”。
恩?多尔衮的心理敲起了小鼓。把所有的旗主贝勒都叫上,还穿朝服。这究竟是有什么大事要说呢。
看看这个来传令的侍卫,也认识,是刚刚从正黄旗提拔的亲贵子弟,阿伦岱。问问究竟什么事情这么大张旗鼓的。
这阿伦岱也是乖巧,又是一个千。“十四爷,您老要问奴才什么奴才也知道,不过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侍卫,龙德殿门口站班的,军机枢务,就不得而知。奴才说句犯忌讳的话,即使奴才知道些什么,也不能跟十四爷您说啊。”。
多尔衮笑笑,“好,那我也便不为难你了。你先回去,我换好朝服,立刻就去朝见”。
阿伦岱退了出去。多尔衮对凌云嘱咐道,“凌先生,这去发之事,你若不愿意,我也不勉强了。不过,你还是安心在我的府里待着吧,这里至少有一样好处,就是安全,你安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