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祭天地(1/2)
道藏已经和佛教进行接触了么?
启元皇帝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双方就某一目标达成一致,自然进行了某种利益交换。
这不是一个好的苗头,自己所能给予佛教的,道藏完全可以,佛教这是在坐地起价了?
启元皇帝皱眉,自己引来佛教,是不是引狼入室?
然后他又自嘲,讪讪一笑,不算的,大晋国祚本来就是狼窝了。
所以,随便你们怎么折腾吧,你们是注定不能共存的,哪怕是先联起手来收拾我,但我司马家是那么好欺负的吗?
只是,圣僧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个孩子就能够帮佛教把局面控制住吗?
世上天才不少,但妖孽不多,像齐大磐张梁李涣这类妖孽中的天才更是寥寥,难不成这位正源法师也是其中的一个?
那这些人未免也太大白菜了些?
启元皇帝虽然心中怀疑,但圣僧的身份在那里摆着,这是佛教在世人面前的第一场与道教的战斗,他不可能拿佛教的命运开玩笑,那么这个孩子,究竟有什么厉害之处呢?
启元皇帝摇了摇头,自己想这么多干什么,事情发展到到现在,剧本肯定都写好了,大家不过照本宣科罢了,这个小和尚有什么厉害之处,一会儿,便知分晓。
今天是改元祈福的大日子,皇帝皇后,太子太子妃,亲王,国公,权臣百官,都挤在这小小的山顶上,不得已派来官军,将看热闹的百姓挡在山下,唯有确认身份者方可上山。
自然百姓不满,但山顶那么多权贵,四大家族的,皇族的,佛教,道教的,一旦发生意外,却是谁也担不起的。
于是民意虽不可违,却可不受,尤其是这种不符合上层利益而又无关紧要的事情。
这也保证了一点,不论一会儿道教祈福的结果如何,是不会有外行瞎白话什么的,毕竟能站到这里的,都知道自己的身份以及该做什么。
而秩序,正是这场祈福最重要的东西。
大致的流程是这样的,巳时起,皇帝祭天,告地,遥祭太庙,自陈祭文,之后便是道教派出的代表垂询天地,降下旨意,然后那祭天台上八十一盏按照大晋地图排列的白蜡灯会熄灭或者依旧燃烧,这个过程务必是要尽量多的人看到的,以保证最后的结果被人接受和信服。
历代皇帝里,亮灯最多的是开隆皇帝,亮灯六十一盏,甚至还有一丝火花溅到了地图之外,在如今夷州的地方燃烧起来,大致的印证是开隆皇帝在位六十余年,大晋国共开疆四州二十余郡。
其中最后收复的地方便是锡兰,如今的夷州象郡。
有一个如此辉煌的父亲,司马仁承受的压力该有多大?
但他却丝毫没有畏惧,开隆皇帝的死因似乎早已尘埃落定,盖棺定论,却难以赢得众人的心,大家都知道,司马仁与开隆皇帝的死脱不了干系,更不要说太子司马昭的自缢了。
在有人感叹司马仁都手段的同时,更多的人开始反思,大晋迎来这样一位皇帝,是福是祸?
时间是证明一切的良药,已经是启元四年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似乎上苍也在配合启元皇帝,没有地龙翻身,没有洪水,没有干旱,于是在率土之滨,都在歌颂伟大的启元皇帝,称呼他是开隆皇帝之后,大晋的又一代旷世明君。
启元皇帝也希望那是真的,但他知道,不过是因为四年来免税免赋,大赦天下,因此百姓们得到了切实的好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呼声,但赋税不可能一直减免下去,国家需要钱,军队需要钱,所以赋税必须要继续征收,这势必会迎来百姓们的反弹,因此自己需要其它力量的帮助……
如果道藏支持他,那么一切好说,你好我好大家好,但这种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在自己默默扶持佛教的同时,便彻底的倒向了道教的另一边。
这一点从齐养神的至今仍未出现便能看出端倪,毕竟他是当初保着自己上位的道教标志性人物。
现在道藏决定翻脸,没有比齐养神更合适的替罪羊了。
估计今天以后,道教会尽快推出一位新的国师,而齐养神,则被用来平息来自终南山一系的怒火。
但是现在这些事情不过初现端倪,也许会有奇迹呢?
佛教毕竟不是吃素的,既然他们决定保着自己,而他们又与道藏达成了某种默契,是不是在自己的问题上,也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
如果是的话,那么自己的皇位似乎可以变得名正言顺些?
司马仁胡思乱想着,不禁左转头颅,看向了坐在自己不远处的儿子。
司马庭,确实是个聪明人物,知道自己处于弱势地位,便装疯卖傻,现在掰倒了自己的兄长司马煜,扫清了登基的路障,便逐渐展露自己的锋锐,听政不到一年,却已经将自己的理念学了七八分,偶尔问到一些问题,却已经能找到事情的本质,雾里开花却能拨云见日,自己似乎有了个了不起的接班人?
司马仁感觉有些可笑,今天的自己甚是焦虑啊,虽然人坐在这里,心却一点都不安稳,短短时间却已经胡思乱想了这么多?
却又有一种可能从他的脑海中迸发,万一道教放弃自己,立司马庭为帝,又当如何?
想来是没有什么机会吧?
司马庭在娶了田巧云之后,便已经和赵家绑在一起,而不论是田巧云还是赵家,他们都是向着佛教的。
原来这个局,在四年前就已经布置好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