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群起而攻之(1/2)
李承乾看程名振的职位终于落实了,心里也觉得轻松不少。
程名振是一个能文能武能独挡一面的人,最重要的是他跟朝中没有任何关系,现在他身上打上了李承乾的标签以后就只能站在李承乾这一边了。
就在李承乾正高兴时就见于志宁神情肃穆地走出来郑重地朝上一礼,李承乾心想这应该就是他们昨日密谋的事吧?
“启奏陛下,臣弹劾太子殿下贪于财物,行事吝啬,私下经商,与民争利,有失皇太子体统,请陛下降旨太子好好在东宫读书,学习为君为之道则国家幸甚,社稷幸甚。”于志宁抑扬顿错地把话说完,立于大殿上等待李世民的答复。
大殿上除了昨日就知道消息的几个大臣其他大臣都是一脸懵懂之色,继而想一想则都觉得弹劾的也有几分道理,尤其是那日去龙首原看炼铁的大臣。
李承乾听了脸色彻底变黑,不等李世民发话就咬牙切齿地道:“于志宁你可知道污蔑孤王的下场?”
于志宁不为所动,平静地道:“臣所奏句句属实,并不曾污蔑太子殿下。”
李承乾看他如此装模作样越发的怒火中烧,污蔑人也不是这么污蔑的,老子勤检节约,一顿饭都不舍得请别人吃,怎么就成了贪于财物,行事吝啬了?
李承乾猛地一顿拐杖霍然站起来,大声道吼道:“好!那你倒是说说清楚?”
于志宁见李承乾恼羞成怒越发的淡定了,稳稳地朝上一礼道:“臣遵旨!”
接着抬起头看着李世民和李承乾道:“太子殿下,您为了多得些粮食大量招募百姓在龙首原开垦荒地。
太子殿下须要知道这些百姓原来都是关中大户的佃农,今年春天本应该耕种已经耕种多年的熟田。
这样的熟田出产粮食要比龙首原上新开垦出来的生田能多出不少,但是殿下为了一己私利竟让他们抛家舍业来龙首原耕种生田,以致原来关中的良田无人耕种,这岂非是贪于财货与民争利?而且损人损国只利于太子殿下一人。”于志宁说到这抬头看向李世民和李承乾,李承乾听他说的基本都是胡说八道,反而不那么生气了坐回他的小宝座,神情严肃地看着于志宁表演。
于志宁看李承乾没有什么反应,于是沉痛地道:“殿下是行事吝啬是长安城的人都知道的事情,殿下年前抚民赏赐极少不说,就是对待大臣也不舍得赏赐一顿粗茶淡饭,三菜一汤还要收四个铜板,这真是千古未有之事啊!”
于志宁说完这件事之后,转身看向众大臣,大声问道:“你们谁听说过这样的事?”见有人点头,便又转过身来看着李承乾,似乎要等李承乾给他答案。
李承乾冷笑一声道:“孤王所吃所用皆是百姓供养,自然不能浪费一分一毫,那日众人去看炼钢,并不属于礼典所定的朝廷赐宴。你们去吃的都是百姓的钱自然收回来,把这些钱再用于百姓。”
于志宁听了,点点头道:“好,太子殿下大公无私,但是就是堂堂大唐太子殿下竟然开铁坊,书坊,还有粮行,低买高卖商人行径,太子殿下乃是国之储君,长此下去恐怕国将不国啊!
臣添为东宫之臣不能规劝太子行堂皇正道,实在有负天恩,请陛下降罪,只盼陛下对太子殿下能严加管教,免生不测之祸事。”于志宁慷慨激昂地说完竟爬在地上嗷嗷痛哭起来。
李承乾听于志宁说了这么多基本都是废话,所以并在意,也就没有急着辩解,稳稳地坐在那里看有没有大臣出来为自己说话。
可是李世民和其他大臣却都被于志宁说的事情吓了一跳,李承乾这些日子做的很多事,李世民是看在眼里的,像大臣吃一顿饭收四个铜板这样的事李世民也不满意,只是当时没有深想而已。
招募百姓来龙首原开垦荒田李世民本来只是想让那些赤贫的百姓在龙首原开荒给他们一口饭吃。
那天被人一气就答应了李承乾再招人的请求,后来长孙无忌也跟他说这样会影响关中春种他就对此不怎么上心了。
李承乾的命下去头几天没有人来他还挺高兴的,没有想到李承乾凭着一段小曲又招来几万人。只是他既然答应了也就没有再多干涉,今天听于志宁一说才知道看来这关中影响还是很大的。
最让李世民不能忍受的听说见李承乾开粮店行商贾之事。
中国古人提到商人其实主要是指今天的物流流通行业和零售业,像今天开工厂的在中国古代属于士农工商里的工,一般都是家庭小作坊,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发展传承的。
开国之初时生产力上不去,国家政策都会打压商业,这些政策往往都会成为祖制,而且随着一个朝廷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会形成借助祖制盘剥商人利益集团,一些衙门和权贵,所以商人地位从来都不高。
贞观年间的大唐的生力低下,朝廷只能鼓励生产而抑制商业。
而且李唐皇室对于士族门阀的清高地位是非向往的,也很喜欢标榜自己出身高贵,李承乾开粮店是李世民绝不允许的。
李世民愤怒地看一眼李承乾,见李承乾稳稳地坐着,以其中有什么误会怒声道:“承乾可有这些事?”
李承乾等了半天见没大臣出来替自已辩解,便站起来看着于志宁问道:“于志宁请问那家的良田因为没有人租种而荒废了?”
“这!”于志宁闻言一滞,这个他倒是没有问清楚,但他写过二十卷《谏苑》也久经战阵的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