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靠拢(1/2)
省日报和市日报的记者来云台县采访,县委高度重视,派出宣传部长进行接待,不过严格控制行程,禁止李光荣和他们接触,也不带他们下三河乡。
陈先华和吴延平表面上保持一致,都是想李光荣和大塘村的村民撤销罢免案,而且组织部孙部长和人大常委会王副主任已经带领调查组到三河乡,准备核实提请罢免的83个人的选民资格。当然,这只是官方说法,实际上是坐镇三河乡,督促三河乡党政干部做大塘村选民的工作。
只可惜,几天过去,只做通了10几个人的工作,仍有60多个人坚持罢免,依照法律规定,如果不另想他法的话,罢免案将不可避免的进入程序。
三河乡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推迟举行,期间全力处理李光荣惹出来的麻烦。结果,剩下的60多个人没说服几个,李光荣从县里回来,又一份91人签名的罢免函送到县人大常委会。
同时,江淮省晚报刊登一篇文章《选民罢免人大代表为哪般》,详细说明了李光荣发起罢免的经过,一下将云台县三河乡的罢免案公之于众。一时间省市领导的压力下来,云台县委各领导焦头烂额。
县委书记陈先华几次在常委会上隐晦的指责吴延平用人不当,盲目支持段永安推广小尾寒羊和柳编,以致引起广大农民的不满,最后酿成难以收场的政治危机。
吴延平心中恼恨,虽然怀疑省晚报的那篇文章是陈先华搞出来的,但苦于没有证据,无法直接发难,一时间怨愤异常。不光是对陈先华,对罪魁祸首李光荣更是恨的牙痒痒。对于段永安,则是恨其烂泥扶不上墙,给自己惹麻烦上身。而在杨柳村搞柳编搞的有模有样的周小北,也被他记在了心里。不仅上次陈先华借任命周小北为党委副书记的机会扫了他的面子,这次周小北的柳编更是成为了李光荣罢免函中的一个借口。村里搞的很好,他吴延平支持乡里搞却没搞好,这也是在扇他的脸。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周小北又一次来到县里,向陈先华汇报工作。
“小周,你在三河乡杨柳村搞的这个柳编,很不错,还不到半年,人均增收过千元。”陈先华在周小北汇报完柳编产业情况之后,态度很和蔼的对他说道:“在全县的农村里面,杨柳村走在前面了啊。”
陈先华拍了周小北的肩膀一下,接着说道:“你还兼着杨柳村的支部书记,硕士村官,全国绝无仅有。看来省委组织部将你选调出来,市委组织部派你到云台县工作,证明了省委和市委领导慧眼如炬,给云台县送来了一块宝啊。”
“小周,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尽管向组织上提,对于你这样的选调生,县委会尽可能的创造机会,全面培养。”陈先华又鼓励了一句,他最近在周小北的问题上,狠扫了吴延平的面子两次,就觉得周小北是他的福星,还有潜力可挖。
周小北可不敢全信陈先华的话,他不像李明水,和自己家关系密切,可以言语无忌。对陈先华,周小北是加了十二分的小心来应付。虽然他自信很足,不怕在三河乡栽跟斗,大不了回市里嘛,要不然他还和雪盈姐赚了那么多钱,以后还可以做个亿万富翁呢,他怕什么?不过从政是他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如果不到山穷水尽逼不得已的程度,他还想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少年班的经历,让他有着强烈的争先**,他这人,最不甘于人后,事事都想做的最优秀。
他做出一副谦恭的姿态,笑着说道:“都是在陈书记的领导下,我才能取得一些成绩,以后还要请陈书记时时鞭策,让我能够获得更大的进步。”
陈先华很满意周小北的态度,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年轻人不骄不躁,很不错。”
“陈书记,在三河乡的柳编产业上,我还有一点想法。”周小北又提起了柳编,这是他抛出来引起陈先华注意的。
“哦?杨柳村的柳编模式,无法在三河乡复制。这次因为全乡搞柳编的事,三河乡捅出这么大的篓子,县委已经决定取消对三河乡柳编产业的扶持,原定拨下去的扶持资金,也已经冻结了,你这会儿又有什么新想法?”陈先华不动声色的问道。
“陈书记,柳编这个产业,前景很好。之前的失败,不过是时机不对,市场没有打开,而乡里面又急于上马,在农民中做了大量宣传,还低估了农民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柳编产品大量积压造成的。只要打开了销路,一切都将迎刃而解。”周小北解释道。
陈先华心中一动,问道:“你有路子解决这个问题?”
“无非是找到更多的买家,拓宽市场,打开销路,这个问题我正在解决,最多三四个月,必见分晓,介时全乡搞柳编,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周小北说完,心想我给你创造机会继续打吴延平的嘴巴,就看你接不接着了,不过机会难得,想来陈书记你拒绝不了这个诱惑。自己直接或者间接的两次得罪了吴延平,虽然没到摆明车马为敌的地步,但想必吴延平有机会的话就会给自己穿小鞋。自己一个副科级干部,还没有资格左右逢源,与其费力气去讨好吴延平,以求他改变对自己的态度,还不如选择靠向陈先华。反正自己退路多,也不怕会吃什么大亏。自己谋求政治资本,外加为老百姓做点事,陈先华借着自己提供的机会打击对手,可以说是两利的事。当然,还要看陈先华会不会满足自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