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1/2)
清流弹劾侯孝康的事,朝野上下很快便都知道了。
孝德帝自然大怒,表示要彻查此事。
这么多年了,清流一直有人想博出位的,不停地弹劾那些权臣重臣,毕竟言者无罪,而一旦成功了,那便是一举成名天下知。
不过往常都是小打小闹。
陛下为了安抚群臣,一直对四王八公为首的功勋多加安抚,从未有此雷霆之怒。
但如今随着他的基业稳固,天子的态度愈加强势起来。
到了现在,看到天子这般的表态,谁还在意真相如何?凡是有资格说话的人都是纷纷上疏,有说侯孝康拥兵自重包藏祸心的,有说侯孝康贪墨残暴,荒银无度的……各种各样或真或假的脏水都是泼了上去,反正大家都是知道,如今需要对侯孝康不利的东西,真假谁会在意?
天子派出了钦差前往黑辽,要查明奏疏弹劾中所说的种种罪状,事情到了这一步,结果大家都能料到了。
但众人还是看轻了孝德帝的手腕。
原来黑辽一带,地广人稀,但土地肥沃,朝廷一直鼓励内地百姓前往黑辽,称之为“闯关东”。
时间一长,黑辽九省便有了上千万人口。
于是便有了充足的兵马储备。
因为黑辽一带,主要有三个军事目标。
一是抵抗北边的厄罗斯。
二是防止南边的高丽国。
最后一个则是镇压曾经祸害华夏的科尔沁部、完颜部、叶赫那拉部、赫舍里部等几个大部落。
所以孝德帝一上台,便分出了三个将军,分管三个方向的军事目标。
修国公之孙,世袭一等子爵侯孝康为黑辽总督。
经过多年经营,这三个将军已经站稳脚跟,于是侯总督只能接连被弹劾了。
但是边关之中,最先动的不是黑辽,而是绥远。
今年三月底,绥远节度使马朝星因为去年镇压察哈尔部之乱有功,获封定远伯爵,在京城大都督府给他挂了一个参议的闲职,令他入京荣养。
这马朝星当年抱了修国公府的大腿,步步高升,有了此位。
皇帝要剪除修国公的势力,自然要清理其羽翼。
所以这马朝星首当其冲。
但是朝廷公文也是合情合理,他马朝星就算千万个不愿意,也不能说什么。
因为他要是敢有异议,驻扎在燕京、包头的几位节度使就会对他有异议了。
因为那几位节度使,都是孝德帝一手提拔的。
于是众人惊讶的发现,不知不觉间,孝德帝已经完成对全国上下大半关键职位的掌控。
更可怕的是,这是短短四年之内完成的。
当然,这种事林昭也只能冷眼旁观。
以他目前在大周的身份地位和势力,是根本没有能力参与其中的。
但是他毕竟也是当过皇帝的人,知道孝德帝不会一棍子打死侯孝康。
毕竟四王八公,树大根深,不把羽翼彻底清理干净,是根本不能轻易打压的。
所以,这位世袭一等子爵,最终只是失去兵权,安然落地,回到京城安享富贵。
林昭自然管不到这些,他只是关注自己的工作。
尽管警察司现在不过几百人在南城各个街道上巡逻,但看到身着飞鱼服,挎绣春刀,面色严肃的兵卒在街上来回走动,作歼犯科的人总归会心存顾忌,不敢动手,各处的治安已经好了很多。
原本这等街头巷尾的琐事小案,都是由顺天府的差役捕快们负责,锦衣卫如此尽心的办差,他们可是清闲了不少。
街面上没了事情,可进入四月以来,顺天府这边却一刻不得闲,从府丞孙绍宗向下,一直到下面不在编的书办文吏,捕头捕快以及最普通的差役,没有一个人因为外面案子少而清闲下来。
这孙绍宗是贾琏介绍给林昭认识的。
他虽然是个文官,却出身军旅世家,兄长孙绍祖是京城巡防营的统领。
这孙绍宗身材高大,体格雄健,一看便是大将猛士,事实上也确实天赋神力,力能扛鼎。
不过实际上是个熊皮狐心,没有走武将路线,而是走了文官路线,一直走到了顺天府丞的位置——妥妥的顺天府第二人。
这孙绍宗投奔林昭,和裴纶他们的心思大同小异,那就是都看出林昭前途远大,所以想早点过来抱大腿。
林昭和这个孙绍宗喝了几次酒之后,便禀报了皇帝,安排人写了公文,签了印章,亲自带到顺天府,亲手交到孙绍宗手中。
两人在值房里嘀嘀咕咕许久,等林昭离开之后,孙兆宗便召集所有顺天府官吏开会,要清查这些年的案子。
他要统计每年发生的,由百姓们报过来的大小案子,事关偷抢蒙骗的案子。
顺天府和其他官府一样,做事拖沓,做公事不如做私事有劲头。
所以这件事是孙绍宗以公家的名义提出,却以私人的名义送出了不少金银,大家再暗地里抱怨,也不好蒙混过关。只得全力以赴。
孙府丞本人就是一个极有手腕的,何况背后还有锦衣卫大佬,他要清理这些事的,大家自然明白背后的含义,再加上有金银在手,自然不敢懈怠。
于是很快,这些年京城之中每年偷盗、抢劫、拐卖、设局坑骗这等刑案的记录被整理出来,送到了林昭手中。
这不清点不知道,一清点,连林昭都吓了一跳。
这几年来,京城所有的这些刑事案件加起来,牵扯到的金银竟达到百万两,受害百姓达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