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水地(1/2)
炽热的阳光灼烧着地上的沙子,足够将一个生鸡蛋给摊成八分熟。扑面而来的热风非但不能使人们感受到一星半点的凉意,反倒卷来无数的细沙,直往人们的口鼻中钻。
此处虽然名为瀚海,可是不要说海,就连半滴水也没有。之所以叫瀚海的原因有两个:其一,这片一望无垠的大沙漠浩瀚如海,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其中,极易迷失在里面;其二……
这里真的就像海一样,时刻不停地在流动。只不过流动的不是水,而是极细极密、比烟灰还要细密的沙子。这些沙子形成了无数或明或暗的涓流,交织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片瀚海。
所以这片沙漠虽然看上去和更西方关外的沙漠相差无几,实则却是完全的不一样。阳关外的沙漠虽然号称绝地,可还能够走人;瀚海的沙子决计走不了人,大多数地方脚只要一踩上去就会陷下去,就像是落入水中一样,然后就被永远的埋葬在里面。
可是就像是仙人掌和蜥蜴、蝎子这些生活在寻常沙漠中的事物一样,瀚海中也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动物。这里有一种鱼,它的身上长着翅膀,寻常人也就称呼它为飞鱼。传说上古黄帝时期的陶正也是著名的练气士宁封子便吃了这种鱼后死了,可是在两百年后又死而复生。据说他还专门留下了一句诗来写这里的景象:青蕖灼烁千载舒,百龄暂死饵飞鱼。
不过太平道国较为开放,时有疑古的风气。这段记载在《拾遗记》中的文字便受到了无数人的质疑:《列仙传》中说宁封子分明是烧陶时观五色烟华有感,之后主动尸解成仙的。之后他还到了青城山,现在青城山天师正宗还有这一套尸解法。而且别说是隶属正一道盟的天师正宗,就算是太平道国也时有精进无望的人选择尸解其中就有不少人用宁封子的尸解法。
所以这段记载铁定有问题!
究竟有没有问题,大家一试便知。便有人进入到了瀚海里面,捉了这种飞鱼回来以各种方式烹饪服用,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种鱼的确比较好吃,吃了也能适当的延年益寿。其他的?没了,冯夷还传说喝水仙花汁成了仙,有哪位丹鼎派的高人这么做真的成了哪怕只是一介鬼仙?
于是众人心满意足,在*和精神方面得到了双重的愉悦:一方面证明了前人的错漏,另一方面在这西北苦寒之地也发现了一种滋味鲜美的珍馐,可谓是一举两得。之后凉州当地的道官当时恰恰是河图派的祖师爷在担任发明了一种工具,名为沙舟,专门用于奔波于瀚海之中捉鱼,也算是为门人增添了一门生计。
张如晦便站在一叶沙舟的舟头,这艘沙舟极小,往来坐的满满当当也不过就只能容纳十人左右。此番他在林守雌的口中听到消息之后才赶回客栈,告知池夜来倒不是说张如晦对池夜来有什么想法,而是这种时候多个人就多个帮手,拿池夜来当幌子也比自己顶在外面要安全得多。
然后两个人才赶往河图派的本宗,去租借沙舟一用。这个时候已经有无数江湖客冒险向瀚海中进发,不少人都从当地人手中租了沙舟,甚至有些高手自制了沙舟来用。而河图派原本已经全派上下整装待发,最后还是曹守正看在张如晦的面子上特地让师弟独自驾着一艘沙舟带两人出发。
为了准备这艘沙舟,三人难免就要多花了些时间。因此等到他们真正出发的时候,大部队早就已经向前进发了不知道多远了。而且……
曹守正怎么就没说,他这个师弟多少有点路痴呢?
于是三个人走着走着才发现不对劲,又掉了个头后才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了上去。这么一来一回,耽搁的时间就不知道有多少了。不过好在张如晦不急,池夜来急……她急了有用吗?
“张道兄,别站在舟头了,风沙太大。”尽管已经用头巾包住了头脸,可是风沙仍旧不停地往嘴里钻尤其是张嘴说话的时候,像池夜来就一早躲到了舟尾去。原本林守雌可以用河图派的道术来辟开风沙,可是此时他要全力操控沙舟,压根没有余力去做这件事情。
可张如晦仍旧一动也不动,那些细沙对他来说就好像完全不存在一样。他又低头看了看舟前不断被分开的黄沙,感慨道:“我总算是明白,贵派道术号称水土二相,这等道理究竟是从何而来了。”
水曰润下,土曰稼穑,五行自有其理。就像张如晦的南华水剑,虽然使不出半分水气,可其中的剑意无一不是水的道理。原本土有土德,水有水德,可是在瀚海这种神奇的地方,土竟然有了水的特性,这只怕也就是河图派祖师创出道术的来源了。
譬如此时,林守雌便以道术催动沙子使沙舟前进。这样的道术在水军中实则极多,在有追击、搁浅等紧急事态的时候,船上的道官便会催水强行推动船只。虽然沙舟内部肯定还有些特殊的奥秘,可道理总归还是不变的。
听到张如晦谈到自家道术,林守雌当即附和道:“是啊。所以我们每个刚入门的弟子都要跟着师父师兄来瀚海里面,就是为了能看到这样的奇景后才新生感悟。如果不是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只怕一辈子也想不明白‘土行水德’的道理。”
“可惜了。”张如晦突然又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
林守雌好奇地问道:“可惜什么?”
张如晦并没有正面回答,倒不是他觉得这话说出来不合适事实上对他来说只怕从没觉得世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