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朝廷的中央军(下)(1/2)
听到这里,徐淑终于恍然的呼了一口气。“哦……懂了,也就是说校尉的直属手下其实只有一个校,也就是一部的兵力,但也可能带领着数校的兵马。他们具体统管的部曲不固定,而且连军队的基本编制也不固定,对吧”
“对就是这个意思,汉朝时期的军制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分配,只有大概的官阶制度。实际统帅的兵力也不是固定的”看到这点说通,王旭总算笑了起来,一拍大腿道:“所以,虽然可以称一些郡尉、县尉为校尉。但实际上他们只有一个四百人的小部,甚至一曲,一屯的兵都有可能。因此,这些所谓的校尉只能算是地方的治安官。”
说着王旭话音一转,立刻接道:“但中央任命的校尉就不同了,像长水校尉那种,虽然兵只有一千,但是地位很高。如果战事发生,他们出征很可能带着上万人。比如边郡的护羌校尉等的部曲就有数千乃至上万的兵力。有些边疆地区的部曲因为屯,曲,部的编制仍然不满足要求,还增加了各种特殊的统属编制。比如在曲,部之间加上一个官职,以便于大规模部队的管理。这类事情在汉末诸侯混战的时候经常发生,各诸侯兵力动辄数万,数十万,所以必须增添一些编制,不然无法管理军队。”
说完,王旭微笑着看了看嘟着嘴巴,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的徐淑。又补充道:“而且还有最特别的司隶校尉,它已经脱离了单纯的武职范畴,位高权重,比刺史,州牧的权利还大。并且是管理京城及其周围的司隶地区。所以,有名号的校尉和普通的校尉那完全是两个概念”
“哦”明白的点了点头,徐淑那双明亮的大眼睛狡黠的转了转后,又转而问道:“那普通的中郎将呢他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
“那是介于将军和普通校尉之间的一个职位。有些中郎将的地位很高,有些却不如有名号的校尉。总之汉朝的军职高低不一定的,得看他具体的职权是什么。”解释了这么多,王旭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口水都说干了。
可惜他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下自己可怜的嘴巴,好奇宝宝,徐淑却再次开口了。“老公,那汉朝的兵为什么会这么少啊?”
“ood”面对徐淑层出不穷的尖锐问题,王旭悲惨的求饶道:“老婆,你就饶了我吧,还说啊我口水都说干了”
“嘿嘿没事,我带着水呢”徐淑不怀好意的笑了笑,立刻从身后拿出了一个水壶道:“为了行军途中方便,我准备了水壶,哈哈没想到现在就用上了,喝吧才装的新鲜水。”
苦笑着接过了水壶,王旭闷闷的喝了几口,也懒得再和她争下去。“好吧那我就简单说一下。不过,军事力量的减少不是一方面的原因,如果真要详细解释那牵涉的太多,简单的说来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认真的思考了片刻,王旭才根据自己的分析,缓缓说道:“首先,你要知道西汉时期,朝廷的军力是非常强盛的。比如汉武帝时期的南北军就多达十万之众,各地还设有都尉,掌管地方军。再加上边防军,实力自然非常强劲。可当西汉灭亡,光武中兴之后,光武帝却开始实行精兵简政,大力缩减中央军和地方郡府兵。后来的东汉也一直奉行这样的政策,连郡都尉的裁撤了,只在边疆的郡县设置都尉,长吏等一些官职统领士兵防范入侵。”
“其二,两汉交替之间的战乱与天灾人祸层出不穷,人口从西汉末年的六千多万锐减到两三千万。这个时候为了保证经济和生产,不可能再大量征召壮年男子,所以大量裁撤军队,兵力大幅下降。”
“其三,西汉时期大力打击大地主势力,农民都能安稳在家种田,按照户籍征兵自然就成为可能。但东汉建立是因为依靠了西汉后期出现的豪强地主,所以东汉时候的豪强地主,势力不是一般的大。这样的庄园经济就使得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而依附于他们,而这些人是不用向国家服役的。因此,尽管随着休养生息,东汉人口已经超过了西汉时期,但国家可以直接控制和征召的人民却下降了。”
“其四,正因为东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变化,使得户口管理系统完全失调,无法执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所以逐渐向募兵制转变,这样就使得国家越富越少人当兵,朝廷没有固定的兵员。当然,这些只是几个大趋势而已,还有很多的原因啦甚至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情况,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可惜王旭自以为劳苦功高的解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徐淑等他一说完,立刻冒出一句让人气闷不已的话来。“哎呀你提点一下不就行了吗?我又不是没学过历史,我自己也会思考啦这种东西一般真要列出细致来,少说也有几十条,上百条的。”
面对王旭目瞪口呆的样子,还没脸没皮的续道:“其实,这些我以前都在历史课上学过,只不过一时忘了而已”
王旭感觉自己在霎那间,身上的青筋全部暴露了出来。正想要好好“惩罚”一下徐淑的时候,她却聪明的一笑,娇声道:“好啦,老公!逗你玩的了,不说这个了。我问你,那皇甫嵩、朱儁和卢植他们平叛是带的哪部兵马呢?按照你的说法,这点人根本不可能平定黄巾军吧”
这个问题倒是问到了王旭的心坎里,他也懒得去计较之前徐淑的故意**。反而有些忧心的回道:“按照《后汉书皇甫嵩朱儁传》记载,刚开始他们两人只带了北军五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