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装甲骑兵(上)(1/2)
但是,在开阔的平原上、并且还没有工事掩护的情况下,光靠步兵反坦克武器和反坦克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挡得住几百辆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组成的装甲集群,而且即便是其中射程相对较远的反坦克炮,有效射程其实也就500-1000米,而装甲骑兵师的官兵却在这个距离之外就以坦克和装甲车上的高射机枪和小口径高射机关炮平射视野内看到的一切敌军,弹雨扫到之处,缺乏工事掩护的鬼子无不血肉横飞,而那些目标较大的反坦克炮更是遭到了装甲骑兵师坦克炮和自行火炮的专门照顾......
清除掉视野nèi_shè程相对较远的那十几门反坦克炮之后,装甲骑兵师的前锋部队立即开始加速前进,向着日军的纵深大胆突入,而那少数侥幸没死的日军官兵则被装甲骑兵师那几十辆装甲车上所搭载的一百多名特等射手以机枪或者步枪迅速清除,为了以防万一,甚至那些倒在地上生死不知的鬼子也都遭到了二四式半自动步枪的逐个点名爆头,还是十五集团军的老规矩——“没有举手投降的鬼子都要补一枪,哪怕已经倒在地上。”......
从技术特点上来分析的话,这些特等射手并不是狙击手,而应该称为快枪手更加准确一些,他们对于400米开外目标的射击精度不如专业的狙击手,但对于200米以内的目标,他们却能在平均射速超过2秒1发的前提下仍然保持极高的命中率。而如果是对付100米处固定不动的目标,更是几乎可以做到百发百中。而日军的枪榴弹有效射程只有100米,未来即使有了火箭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鬼子的火箭筒在反坦克时的有效射程也不会超过200米,恰恰被这种装甲车搭载快枪手的配置克制得死死的。
另外,这一特殊的编制还在后世引起了长久的争论,中日朝等东方国家的军史专家们普遍认为他们就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实战的机械化步兵编制,但西方的军史工作者们却认为这支部队规模太小。而且所执行的任务也与正统的机械化步兵有很大的不同,更倾向于将其视为装甲部队发展史中昙花一现的某种特殊编制,就像同样是绽放过眩目光芒却在战后不久便被中国人自己放弃了的装甲骑兵一样......
“只有三人受伤、一辆坦克受轻伤但还能开?”,身为装甲骑兵师唯一一个“装甲团”(注1)团长的杜阳应该是目前中国实战经验最为丰富的装甲兵指挥官之一了,但是彻底击溃一个近四千人的日军步兵联队却没有损失一个士兵和一辆坦克,也着实令他惊喜。之所以装甲骑兵师的伤亡率如此之低,与装甲骑兵战术更依赖火力杀敌而非是集群冲击的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但这却并不是装甲骑兵战术最厉害的地方......
而且,这种打法虽然减少了自身的损失,却也多少影响了装甲部队突进的速度,加之鬼子现在已经吃过好几次中国装甲部队的亏了,无论是日军官兵的心理上还是技战术和武器装备的准备上都远非抗战初期可比,因此装甲骑兵师想要想当初那样一口气将日军大部队全部冲垮。根本就是没可能的事。当杜阳的装甲团以区区一辆坦克被击毁、一辆坦克受伤停车进行紧急维修、牺牲3人的微末代价连续击溃了三个日军步兵联队合计不下万人之后,后方的鬼子已经利用战友们用生命争取来的宝贵时间构筑好了第一条完整的戈兰壕。
“学得还挺像的嘛。”,杜阳看到之后立即下令部队后撤,同时通过坦克上的车载电台向之前跟在装甲团后面的那两个“装甲骑兵团”喊道,“惭愧。还是让鬼子把反坦克壕挖出来了,下面就看你们的了。”
杜阳虽然对于装甲骑兵战术的精髓还不能完全领会。但从马仲英训练时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这个牌面上实力更强的装甲团在这个战术中其实只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角色,反而是全部由轻型坦克组成的两个装甲骑兵团才是这个装甲骑兵师的骨干,甚至就连那些自行火炮的地位都比装甲团的中型坦克更大。因此现在杜阳也很想亲眼看看,那些皮薄炮小的轻型坦克到底能有什么用?
其实对付鬼子的反坦克壕还有个更简单的办法,那就是让装甲车搭载的步兵下车填平堑壕,然后坦克与装甲车便能继续开进了,杜阳心里也想过这么干,奈何马仲英在战前严令禁止这么做,他也只好等在这里看两个装甲骑兵团怎么做了。
不过,杜阳并不是笨蛋,静下心来一想就知道马仲英的禁令确实不无道理,十五集团军的装甲车总数还是太少,能够搭载的步兵自然也很有限,因此都是精挑细选,只能派其执行一些特殊任务,让他们像普遍步兵一样大量消耗的话,不但暴殄天物,就他们那点人数估计也填平不了几条堑壕,以鬼子不下20万人的总兵力,这么干的话简直就是让他们去白白牺牲。同时填平堑壕等于是告诉敌人,己方会继续向这个方向突进,敌人的防守一定会更加坚决不说,后方纵深的敌军也一定会更有针对性地布置阵地。而且填平堑壕也是需要时间的,这样做等于是一方面帮敌人争取了时间,另一方面则促使敌人将这些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
注1:装甲骑兵师此时下辖一个装甲团(装备日系“中型”坦克,装甲防护能力相对较强,在必要时可以强行突破敌军的阵线,但很多时候因为地形适应性相对较差、中国境内又是多山地形的缘故,不少纵深穿插奇袭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