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辅人选(1/2)
这个方法,崇祯朝和弘光朝都已经用过了,有句民谣很契合“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如狗……。”
吴争只是没有想到,自诩明君的朱慈烺会这么直接地卖官鬻爵?
这让吴争突然想起朱慈烺口气老大地要组建一万五千火枪军,自己还奇怪朝廷怎么突然有钱了,敢情是靠这法子来钱。
这其实就是饮鸠止渴啊。
崇祯朝的灭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大明精英阶层地背叛,没有之一。
这个精英阶层,不仅仅是士大夫。
而是大明士大夫阶层与大明商人形成的官商勾结。
大明朝三大商人势力,一是北方以晋商为首的商帮,他们是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靠卖国被皇太极钦封为皇商八大家。崇祯穷成狗,西北农民饿的义军四起,他们却家中窖银上亿两。相当于崇祯朝二十年财政收入(崇祯末年,一年财政收入大概四、五百万两,崇祯帝加三饷加到七百万两到九百万两,满朝士大夫就与皇帝杠上了,直到皇帝服软)。
二是江南商帮,他们虽然从为祸程度上,相对晋商要稍逊一些,但也是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因为江南商帮“只图财不害命”,他们倒没有卖国,反而有相当一部分,在清军下江南时,资助各地义军反抗清军。倒不是说江南商帮爱国,他们也不是不得已,南北资本的对决,从清军一入关,江南商帮已经落了下风,这也是历史上晋商在清初辗压江南商帮的最大原因。江南商帮以东林党为代言人,开创中国历史上商人集团控制朝政的先例,降低甚至形同虚设的商税,变相提高农税,造成国库空虚,为大明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第三就是福建、广东沿海的商人集团,他们亦商亦匪,以汪直,郑芝龙为代表。就象郑成功他爹郑芝龙,一年收入数百万两白银,养兵十数万,清军南下时,带着数千万白银投降了满清。
吴争之所以如同躲瘟疫一样躲避着江南士族,宁可重建势力,也是在前三年中,对士族已经失望透了。
江南士族中,象钱肃乐、张国维、张煌言这样正直的人不多见。
象陈子龙这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为多数。
如钱谦益、宋征舆这样如墙头草随风倒的也不少。
象这样的精英阶层,还有什么可以仰仗的呢,说士大夫亡了大明,这句话绝不夸张。
可现在,朱慈烺要重走他爹的老路,甚至比他爹还不堪,至少崇祯帝还真没有这么明目张胆地卖官鬻爵来换取银子,崇祯帝要真这么做了,至少不会亡得那么快。
在这一刻,吴争打算管了。
吴争不能看着义兴朝这么毁掉,至少在目前,吴争还是义兴朝臣。
“你们打算以谁来接替钱谦益?”吴争蹩眉问道。
王翊大喜,他们的力量确实不够,从陈子龙下台后,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军权,靠着嘴皮子还真不当事。如果吴争能助他们一臂之力,那形势就绝对不一样了。
王翊随即答道:“我等确实商量过,能接替首辅之职的人选有二,分别是太傅、卧子先生。”
吴争一听,立马摇头,这不开玩笑吗?
“不妥,这二人不适合。太傅是本公的岳丈,皇帝忌惮我怎么可能让太辅任首辅?而陈子龙更不可能了,皇帝心里怕是赶不走他还窝着一肚子火呢。真要提了,皇帝绝不可能答应。”
王翊轻叹一声道:“这些,我等还想到了,可如今义兴朝人才凋零,为首辅者,终究需要考虑名望、资历……一时,还真没有合适人选。大将军心中可有人选?”
吴争思虑起来。
王翊突然道:“大将军麾下,张国维张公倒是合适,他在鲁王监国时就是兵部尚书……。”
吴争断然回绝道:“不,张公不合适。”
开玩笑,张国维刚跳出了这滩泥沼,吴争哪舍得让他再回来?
再就是,张国维带兵能力还行,为相执政,能力却也有不逮。
一时间,二人沉默下来。
王翊烦恼道:“如今的内阁,也不是庆泰朝大将军所组建的内阁了,陛下大权独揽,钱谦益几乎事事唯陛下心意行事,内阁五臣的投票权,如同虚设。大将军啊,这样下去,不换首辅,卖官鬻爵之事怕是越演越烈,到时,人心一散,怕是弘光朝的结局重演啊。”
吴争突然心中一动,他一拍大腿道:“我倒是想起一个人来,很合适,是能臣,也有资历,最主要的是,名声也好。”
王翊大喜,问道:“敢问大将军,何人?”
“黄道周。”
“啊?”王翊脸色一变,“幼玄先生不是隆武帝重臣吗?”
吴争道:“隆武朝被清军攻灭,隆武帝被多铎俘虏押往顺天府地,生死不明。黄道周还有一些隆武大臣却因多铎攻绍兴而滞留宁波府,我在收复宁波府时,从狱中救了他们。只是当时黄道周伤得不轻,加上久困牢狱,身体需要调养,就把他们留在了宁波府。”
王翊思忖道:“幼玄先生是天启年的庶吉士,隆武朝首辅、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能力、资历、名望皆是上选……可陛下能答应隆武朝的重臣来做义兴朝的首辅吗?”
吴争道:“黄道周是天启朝庶吉士,崇祯朝的翰林,这样的资历,陛下恐怕无理由拒绝吧?”
王翊摇摇头道:“大将军或许不知,幼玄先生是崇祯朝翰林不假,可因屡次冲撞先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