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思君不见君(持续更新哦)(1/2)
“你念的这首诗句听来,朕觉得每一个词每一句都透着浓浓相思呀,是不是在思念朕呢?朕感觉可一刻也离不开你啊!”
突然,一个雄浑的声音在武媚娘的身后响起。
武媚娘警觉地回头一看,看到李治正在岸上和颜悦色地看着她。
刚才思维畅游的太过投入,武媚娘这才发觉,她所乘坐的这小舟已经不知不觉快要划到岸边。
刚才她陷入沉思之中,完全不知道周围的景致已经发生了变化,她的位置已经不在太液池中,而是已经到了太液池的岸边,所以她刚才的话自然是被岸上的李治听到了。
此时李治正站在岸上,期待着与武媚娘的相见。
精致的小舟稳稳地靠在了岸边,随后武媚娘起身在宫女的搀扶下上了岸,紧接着对李治行了一礼,说道:
“臣妾拜见皇上,皇上真是会戏弄臣妾,竟然你在臣妾的背后偷听臣妾说话,还开臣妾的玩笑。”
武媚娘一扭头,妩媚地说道:
“哼,臣妾不理你了。”
武媚娘故意装出娇羞女孩模样,她在李治的面前一向故意示弱,故意作出柔弱女子的状态,以便在李治的心中彻底打消他对自己的防备和戒心。
其实,武媚娘对于李治的感情并不是很深,也不是很浅,她对李治好是因为李治给了她如此富裕的条件和如此高贵的社会地位。
从这种层面上讲,她对李治更多的是一种感恩,而不是儿女情长的情谊。
她永远都忘不了,当初她之所以选择进宫是为了救在牢狱之中面临被问斩危险的丁瑜洲。
这件事完全是当年萧淑妃设计陷害,为了丁瑜洲能脱身,她不得不牺牲自己来求得丁瑜洲的平安。
每每想起这段辛酸的往事,她甚至还会对李治产生莫大的怨恨。
尤其那日萧淑妃暗中毒害自己,皇帝却对萧淑妃留有情面,没有立即处死她,而只是将她禁足,故而她对皇帝是有怨言的,她早已将萧淑妃视作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更是自己的仇人。
自己的今日都是拜那个萧淑妃所赐,如果没有萧淑妃,她武媚娘或许能够和丁瑜洲走到一起,或远走高飞或在感业寺过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虽然平淡但肯定很幸福,肯定没有这些勾心斗角更没有这些尔虞我诈,更不用像现在这样强颜欢笑说着违心的话。
武媚娘的神情有些暗淡,但是在李治的面前,她又不得不装出一种姿态出来,她温柔地与李治走在一起,表面看去两人一起恩恩爱爱、和和睦睦地在太液池湖边漫步。
李治根本不知道武媚娘心中想得这些事,在李治的眼里,武媚娘依旧是那个娇羞可人的小女人,需要他的保护,也需要他的呵护。
当然李治也知道,武媚娘有着男人一样的气概,尤其她那无穷无尽的谋略和思维,更是让他对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李治和武媚娘就这样在秋日的湖边散步,闲庭信步,甚是悠然自得,这是他们难得的清闲时光。
近来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李治也少了许多烦心事,朝廷目前除了眼下这件棘手的事情需要解决,其他倒也没有烦恼的事情。
刚开始,李治和武媚娘都没有说话,因为武媚娘的心情复杂沉重,所以她没有像往日那般开口询问李治朝政的事,也没有询问李治其他的事情。
李治因为听到武媚娘的那句诗,深有感触,一直在品味着那几句诗的意思,所以也没有说话。
这个时候,李治体味完那几句诗的含义之后,略有不解,才询问道:
“媚娘,你刚才说的那几句诗是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词句倒是新奇,其意深远,而又有浓浓的情思。只是你刚才泛舟湖上,朕就在湖边,,我们相距并不遥远,近在咫尺,即使你极为强烈思念朕,也不至于有如此深的感情呀。为何会作出如此浓浓深情的诗句呢?”
武媚娘听李治这般解释,心中有些愤愤,但是又不能表现出自己烦恼的样子,只得强忍住内心的情绪,解释道:
“这只是臣妾随便乱说的。皇上不要当真,臣妾确实是思念皇上,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终究您是皇上,还有国家大事需要操劳,不能时刻陪伴臣妾身边。臣妾有感而发,想象船下就是滚滚长江水,虽未真正见识过长江雄浑的气势,臣妾还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加上臣妾的这份感情和思念,便作出了这首诗。不过这都是臣妾随便乱说的,可千万不要传出去,也不要让史官们记载呀。”
武媚娘原本想说这首诗并不是她做,这是丁瑜洲做的,但是她突然又意识到前几日丁瑜洲与自己曾经闹出的那个桃色绯闻,又担心李治会因此而多想,才将这首诗认了下来。
其实这首诗是武媚娘从丁瑜洲那里听来的,是昔日在感业寺听到丁瑜洲偶尔念诵的。
她觉得好听又有深意,所以让阿元偷偷抄了下来,自己背熟后也没当回事,今日有感而发才随口说出的。
武媚娘哪里知道丁瑜洲所作的这首诗也不是他作的,是他引用了北宋诗人李之仪的《卜算子》,幸好武媚娘担心这首诗再生出事端,专门特意叮嘱李治不要外传,更不要记录,才保住了这首诗的版权。
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首诗并没有流传开来。
李治听武媚娘如此解释,虽然心中仍然有一些疑惑,但是见武媚娘楚楚动人,那娇美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