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饥饿行动(10)(1/2)
“猛虎怕群狼”,嗜血成性的狼群令自然界里所有的庞然大物不寒而栗。在它们的轮番围攻下,即使百兽之王也难以招架。
当然,这也分时候;一群狼的数量大约在5到12只之间,这一点的战力在老虎面前应该是毫无胜算的;可到了寒冷的冬季,狼群的数量能扩充到四五十只,如果形成这种规模的话就算真的是猛虎恐怕也招架不住。
不过正常情况下两者忌于对方的实力,都不敢轻举妄动,就算碰见了也是打个照面就走了,因为在野外受伤就是意味着丧命,野生动物都懂这个道理。
二战时期的德国海军潜艇部司令邓尼茨可能是对动物世界颇有研究,创造出了二战初期猖狂一时的“狼群战术”,因此他也被人称为“狼头”。而“狼群战术”与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并称为二战德军的海陆两大“法宝”。
狼群战术的实质是集中弱小舰艇的合力来摧毁大型舰队,行动中要派出数艘舰艇在海上进行游猎并侦查,只要有一艘潜艇发现了盟军的护航舰队,就会发出无线电,将距离较近的潜艇全部找过来。
狼群一般都在夜间攻击,狼群中各艘潜艇从对方护卫舰队的间隙或侧翼隐蔽地穿过去,由于多艘潜艇同时对同一目标发动攻击,这样,提高了了命中率,同时可以出现有几枚鱼雷命中同一目标。这样,“狼群战术”可以取得较大战斗效果,“狼群战术”因此而得名。
“狼群”战术一时间所向披靡。德国潜艇最高攻击纪录是在两天内击沉盟国38艘商船。在1942年一年内,德国潜艇共击沉盟军船只471艘,总吨位近220万吨。其中,英国的损失最大。1942年,德国“狼群”达到了击沉盟国商船的最高峰。全年共击沉商船1160艘,总吨位达630万吨,而自己的损失率却不到7。
如此厉害的狼群战术又是如何失败的呢?
按照邓尼兹的计划,德国需要100艘潜艇在作战海域执行任务,按照1/3执行任务、1/3在船厂和基地维护保养、1/3轮换(位于基地船厂到执行任务的海域的路上),最起码得装备300艘潜艇。
而潜艇战开始的时候,德国总共才多少艘潜艇呢?不到60艘,其中较大吨位能执行远洋作战的更是只有20多艘,按照轮换和执行任务比例来看,真正执行任务的少的可怜。
这样少的潜艇,可以给予对方沉重打击,但是要做到彻底摧毁,那就不可能。
加上二战德国没有航母,其代价就是没有空中力量的掩护,这很容易就让己方舰艇收到空中打击。整个二战,德国潜艇有大约40是被英美的空中反潜力量击沉,如果把水面舰艇的支援和协调后击沉战果也算上,那么大约有一半德国潜艇是被空中反潜飞机击沉的。
因为水面舰艇的建造计划也远多于原时空,所以此时的德国潜艇数量依旧没有达到邓尼兹的需求。潜艇装备数量约为200艘,大型远洋潜艇120艘左右。按照1/3理论,四十艘左右的潜艇游弋在广袤的大西洋中,能参与攻击的,顶多也就十艘而已。
被狼群指挥部命名为a点的伏击点上,罕见的聚集了12艘潜艇。这些大部分都是viib型潜艇,前4后1,共5个533发射管,也就是说就算每艘潜艇发射五枚鱼雷击中五艘运输船,最多也就能击沉60艘运输船而已,而事实上根本不可能做到。
几个艇长商量了一番,等狼群指挥部发来目标运输编队没有改变航向,一个小时左右就会抵达的电报后决定先布水雷。
潜艇布置水雷并不是什么稀奇事,用潜艇布水雷甚至早过潜艇发射鱼雷。
1801年,美国人r.富尔顿建造的“鹦鹉螺”号潜艇,艇体为铁架铜壳,艇长7米,携带两枚水雷,由4人操纵。水上采用折叠桅杆,以风帆为动力。水下采用手摇螺旋桨推进器推进。19世纪 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中,南军建造的“亨利”号潜艇长约12米,呈雪茄形,用8人摇动螺旋桨前进,航速4节,使用水雷攻击敌方舰船。1864年2月17 日夜,“亨利”号用水雷炸沉北军战舰“豪萨托尼克”号,首创潜艇击沉军舰的战例。
1866年,英国人r.怀特黑德制成第一枚鱼雷。1881年,t.诺德费尔特和g.加里特建造的“诺德费尔特”号潜艇,首次装备鱼雷发射管;同年,美国建造的“霍兰”Ⅱ号潜艇安装有能在水下发射鱼雷的鱼雷发射管,这是潜艇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发展。
每艘潜艇上装有六枚水雷,他们将这些水雷布置在这片海域里,随后分散开来,潜入到冰冷的海水中,静静的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u124艇长约翰尼斯.莫赫尔来到艇长室闭目养神起来。这间艇长室狭小到仅能容纳一个床铺和一张写字台,门口安装了布帘以保证较为私密的空间。
毕竟这可不是后世连游泳池、健身房都能装备的超级潜艇,艇上的每处空间都是相当宝贵的。绝大部分艇内空间用于安置柴油机和电动机、蓄电池和其他必要的机械设备,用来供艇员生活和休息的空间所剩无几,甚至连睡觉的位置都很有限,艇上部分岗位的艇员由两个人共用一个铺位,一个人睡觉,另一个人站岗。
在作战斗巡逻前的出发准备时,潜艇通常要携带约14吨的各类给养品、燃料和鱼雷武器弹药。艇上的每一个闲置的角落都被尽可能的利用来存放新鲜食品,如:鸡蛋、土豆、水果、蔬菜、面包和肉类等等。潜艇有两个厕所,其中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