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事(1/2)
哗啦啦的大雨落下,冲刷着世间万物,水雾弥漫。
大雨挡住了南下的道路,徐岩他们只得停在驿站休息。
四四方方的院子,前面是卧房,后面是马舍,因为是官驿,所以居住的人不多,除了来往的官员,还有一队押送囚犯的官差,说是要流放岭南。
“徐兄此次回京,少不了封赏升官,以后还得多多关照才是!”
“曹大哥说笑了,我们是粗人,这些年一直在东奔西跑,对朝中局势两眼一抹黑,正想请曹大哥讲解一番!”
“好说好说!这朝中局势,左不过那几家,信国公、左相、右相……”
驿站二楼的大堂,临窗的桌子上,摆着一桌丰盛酒菜,一个中年文士侃侃而谈,徐岩坐在他对面,仔细听着,不时为他倒酒。
这文士乃是兵部司舆令史,从八品,负责舆辇、传乘等事,这次便是他来传的旨。
且说太和帝驾崩之后,太子周烜继位,因其年幼,朝堂政务暂由其生母明宣太后决断,三位顾命大臣辅佐。
这三位顾命大臣,分别是尚书左仆射王端阳,尚书右仆射陆宜中,信国公韩炳业。
朝堂诸臣大多依附于三人,相互制衡。
前两位就不必说了,乃是经世大儒,弟子无数,后一位则比较特殊。
韩家乃是外戚,韩炳业的姐姐是先帝生母,他自然也就成了今上的国舅爷。
太和一朝,韩家极受恩宠,韩炳业以蒙荫入官,短短四年就做到了正三品的云麾将军,可见信重。
太和帝临死前,又封他做了车骑将军,统管长安禁军,无异于把整个国家都托付给了他。
这也让他的权势急速膨胀,远超另外两位顾命大臣,隐隐有一家独大的趋势!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武安侯府沈家!
这沈家乃是开国功臣,历代武安侯都在军中为将,七年前凉州之战,老侯爷沈晖战死,只余一子一女,三年前沈氏女应召入宫,封为贵妃,随后诞下太子,晋为皇后,至太和帝驾崩,便以太后之尊临朝称制。
几杯酒灌下去,曹江已经微醺,凑过来神秘兮兮道:“先帝在时,皇后乃是萧氏,不知因何原因,突然暴毙,随后先帝以谋逆罪诛杀诸王……世人皆言,先帝为保太子稳固,才狠下毒手……”
说到一半,他猛然清醒,哈哈一笑:“徐兄莫怪,本官醉了!”
徐岩自然当做没听见,笑着给他倒酒,同时转移了话题。
两人又聊了一会,曹江不胜酒力,回房歇息去了。
徐岩的房间在对面,进去后把门关上,原本微醉的面容猛然一收,坐在椅子上陷入沉思。
他对皇室内幕没兴趣,最关心的还是朝廷对榆林军的看法,以及可能对他们的处置。
从曹江口中得知,虽然匈奴退兵了,但有关战事的讨论,朝堂上却日渐喧嚣。
特别是松州之败,十数万大军战死,大大损伤了晋朝元气,作为主将的赵守庭虽然战死了,但关于他的是非功过,却成了朝廷争论的重点。
有人极力污蔑,要把战败的帽子扣在他头上,也有人出言维护,说两军突然决战,事出有异,需仔细调查。
两帮人争论不休,已有许多时日,太后此次急召他们回京,恐怕就有求证的意思。
该怎么说,说的何种程度,都需要徐岩仔细斟酌。
他在脑海里梳理了一遍记忆,来到书桌前,拿起笔墨在纸上写写画画。
从夜袭匈奴大营遭遇埋伏,到松州溃败狼狈逃亡,随后千骑入涿州袭烧粮草,至单于王廷火药爆炸……
他把所有事情串联在一起,组成一张树状图,然后再标注人物。
低头看了许久,徐岩提笔在‘韩元宏’这三个字上,画了一个圈。
奉旨前来监军的韩元宏,绝对是松州之败的罪魁祸首,若不是他逼迫赵守庭出兵,松州城绝不会沦陷。
事后不知悔改,以密信上奏诬陷,推脱责任,如此反复无端的小人,死不足惜!
当时在长宛县,天高皇帝远,杀了也就杀了,自然无所顾忌,然而如今即将进京,却不得不考虑此事造成的后果。
韩元宏再怎么该死,也不是他们能杀的,在军中以下犯上,是死罪!
更何况他还有一个权势滔天的爹——信国公韩炳业。
杀子之仇,不共戴天!
以韩炳业如今的权势地位,若要报复,绝不是他们能抵挡的!
必须要把他们摘出去,韩元宏可以死,但绝不能死在他们手里!
徐岩凝眉思索,好在当时营地戒严,参与行动的都是自己人,消息没有扩散出去,如此便有了转圜的余地。
停顿片刻,他看向后面,又把火药与须卜云圈了起来。
这两个同样不能说,火药是他作为穿越者最大的依仗,绝对不能泄露,至于须卜云,哪怕是为了她肚子里的孩子,也要护着。
徐岩后退一步,重新审视这张图,近两个月来一直在脑海里构想的故事脉络,渐渐清晰起来。
他抬起笔,把自己的名字重重划去。
真相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所有人都能活着!
放下笔,他稍稍松了口气,拿起那张纸,用火折子点燃,直至烧成飞灰。
扭头对站在门外的虎子道:“把大家都喊来,进长安之前,咱们需要统一下口径!”
……
匈奴攻破松州城后,大肆搜掠百姓,有超过十万人被掳去草原,家破人亡者不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