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百年之后,何人可再执甲(2/3)
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规模越来越庞大的复汉军已经成为了一头巨大的怪兽,吞吃了大量的资源,对于大楚的发展存在颇大的影响。而在这头怪兽身上,寄生在里面的吴玉章并不在少数,如果只是清除掉这些人,那么也只能解决表象问题,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吴玉章出来。
在过去打天下的时候,复汉军为了能够团结一切力量,早日推翻清廷统治,基本上就是来之不拒的态度,从早期的几大家族,到后来的帮派势力、绿营降军等等,都成为了复汉军的一份子,鱼龙混杂之下,自然是什么人都有。
除此之外,当时的复汉大都督府还很弱小,没有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因此就算想要高素质的军官来顶替也很困难,只能在后续通过军官的培养渠道来进行短平快的培训,而这种方式只能培养军官的一些基本素养,很难进行深度的军事教育。
如今就不一样了,大楚的正规军官学院已经建立起来了,并且在一批批培养出高素养的军官来,这些人虽然现在都处于军队中的低级官职,可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要远远强于军中的这些老派。
因此在宁渝看来,在未来十年内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事的外部环境下,自然就很适合对复汉军进行改组。
对于皇帝的这个想法,宁忠义的态度很明朗,“陛下想要改革复汉军,臣自然鼎力相助,绝不二话。”
宁渝轻轻沉吟了一番,才开口道:“此事不宜着急,朕准备再想一想。”
........
当皇帝遣散了众人以后,崔万采便也离开了皇宫,只是他并没有直接返回自己府邸,而是直接去了内阁衙门里面,只见李绂已经在里面笑眯眯地等候许久了。
“嘿嘿,这一次西院闹出的事情不小吧......”李绂的声音里,多少透着些许的幸灾乐祸。
崔万采轻轻叹口气,他当然知道李绂这番感叹从何而来,说白了还是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武将的身份地位都远远要高过文官,特别是像封爵的问题上,武将每年的名额都几乎是文官的十几倍,也引得文官们内心的羡慕嫉妒。
而最关键的是,作为东府的内阁跟西院的枢密院,在每年的财入问题上也会互相攻击,谁都想多吃多占一些,可是矛盾也就越来越深,就连李绂这样的内阁次辅大佬,在见到枢密院吃瘪的时候,也不禁有些幸灾乐祸。
崔万采心里虽然也有些舒坦,可是他脸上并未表露什么,只是轻声道:“陛下这一次的决心很大,到时候军方会进行大瘦身,对于我们东府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机会。”
“今年的财政案可是还没有过呢,若是能够节省下来一笔,东府也不用在那些民生建设项目上取舍了.......只是到底是怎么安排,还要看看陛下的意思。”
李绂若有所思,他伸手沾着水渍,在桌面上写了一个数字,“如果今年能够降低到这个数字左右,咱们的手头也就可以宽裕下来了。”
崔万采摇了摇头,伸手擦去桌面上的水渍,苦笑道:“陛下的想法可不是单纯的降低军费,而是给军队重新换血,到时候除了要支出大笔的遣散费意外,还需要新招纳一些军士,里外里算下来,估计少不了太多。”
“嘶.......如果按照这个样子,似乎还真少不了多少。”
崔万采站起身子,轻轻叹道:“这件事里最麻烦的还不是钱,陛下之所以选择在京师来做这件事,就是为了将影响降到最低,要是在南京做的话,会触动太多人的利益,而这些人当中,还有许多当年的老臣。”
“听说太上皇开春就会出巡西南。”
李绂微微一笑,“等到京城这边的消息传递到南京后,只怕太上皇都已经出发了,到时候他们那些人就算再想说些闲话,也是不可能了。”
崔万采轻轻颔首,然后才轻声道:“陛下之所以没有严惩吴玉章,同样是在告诉他们,眼下的事情都可以翻篇,但是他们得好好配合,否则真要等到陛下下了狠手,将来可就不太好看了。”
李绂冷哼道:“如果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好歹,如今也不会闹成这个样子,听说他们连雏鹰营都容不下去了,实在是岂有此理。”
崔万采摇了摇头,“这些终究都是西院的事情,东府无需牵扯太深。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好了。”
“也罢......”
实际上,这一次御前会议酿成的风波比很多人想象中要更加深远,甚至在两京官员内部报纸上,都出现了一系列军队内部弊政的报道。
不过在报道当中,里面并没有主要攻击军队高层将领的贪腐问题,而是将矛头对准了一点,那就是复汉军的相关制度,内容详实,直击问题痛点,很显然出自于非同寻常人之手,至少一般人看不出症结所在。
里面的内容其实也并不复杂,只是指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那就是复汉军目前的军功田制度需要改良,即该报道认为,军功田制度能够在战时激发士兵们的作战勇气,可是在和平时期,并不足以体现出这一点,反倒会重蹈大明的覆辙,即卫所制度的彻底崩坏。
卫所制度本身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其主要的特点就是通过屯田的方式来低成本维护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用朱八八的话来说,就是“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当士兵还需要承担起生产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