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苏禄是块好地方(求月票、推荐票、收藏)(1/3)
家里的管家已经来书房看过几次了,见杨嗣昌一点都没有吃饭的意思,也不敢出言打扰,只能让厨房将饭菜温着。
杨嗣昌良久才将注意力从地图里拔了出来,指着地图中的满清地域问道:“鞑子有这么大的地盘吗?”
在杨嗣昌的印象中,鞑子不过是占据了辽东一隅之地,怎么在鲁若麟的地图里占地面积这么大。
“鞑子的统治模式和大明不一样,真正的核心统治地域确实只有辽东的一隅之地。但是他已经征服了蒙古的大部分地域,朝鲜也成为其属国,这些地方都可以为其提供兵马、粮草。只要鞑子的实力没有被削弱,这些地方实际上与被统治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鞑子的实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听了鲁若麟的解释,杨嗣昌就明白了,鞑子的势力范围虽然很广大,但是绝大多数地方就像加强版的羁縻(jii)州一样,并没有实施直接的统治,只是这些地方都被鲁若麟算作了鞑子的统治地域。
“看了兴汉所献的全舆图,才知道老夫不过是一只井底之蛙。此图甚好,老夫明日就替兴汉献与皇上珍藏。”杨嗣昌此时能够想到的就是将地图作为一份功绩送给皇帝,讨下皇帝欢心。毕竟勘测绘制地图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功劳。
“皇上那里下官自有另外一份送上,下官送阁老此份地图的目的可不仅仅是留作珍藏的。”鲁若麟说着将手指指向了大明南边的一片地域,“此处是苏禄国,先前曾多次朝觐大明,对大明甚是恭顺。”
“后来西洋人来到那里之后,大肆屠杀岛上的民众,奴役他们劳作,为自己赚取了大量的钱财。”
“这些西洋人不过几千人,而且离他们的国家相隔几万里,就可以将此地征服,可见那些苏禄人多么的不堪一击。”
“还有爪哇、三佛齐、马喇甲等地均是如此,西洋人不过是区区数千之兵就将那里征服,占据广阔的地域,攫取财富。而当地人却不敢反抗,白白便宜了那些西洋人。”
“想当初三宝太监纵横南洋,所至之地无不臣服,以朝觐我大明为荣,如今近在咫尺的臣妾之国却成了西洋人敛财的场所,实在是可惜啊。”
鲁若麟的话并没有打动杨嗣昌,不说现在大明自身难保,即使是三宝太监那个时候下西洋也是在亏钱的。像杨嗣昌这样的文人是不会想着去经营南洋的,因为按照他们的那套治理方法,只会亏钱,不划算。
砍头的买卖有人做,亏钱的生意无人碰,朝廷不想做冤大头,所以早就绝了经营南洋的心思。就连那些想要借着朝觐的名义打秋风的番邦属国,朝廷也是限制得死死的,规定几年才能来一回,不再在乎那些面子工程了,说白了还是没钱闹的。
“朝廷困顿,自顾不暇,只能让他们自求多福了。”杨嗣昌并不关心那些南洋人的死活,大明自己都过不下去了,哪里有可能去管他们。
“嘿嘿,下官当然明白。他们自己不争气,怨不得别人。但是他们的那些地方就这样让给西洋人实在可惜了。以下官知道的情况,要是这些地方为我大明所有,起码几百年内大明绝对不会再有什么内忧了。”鲁若麟语不惊人死不休,顿时让杨嗣昌来了兴趣。
“怎么说?”杨嗣昌对南洋不感兴趣,但是对如何解决大明内忧很有兴趣。
“大人认为目前大明叛乱迭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鲁若麟问道。
杨嗣昌沉默了半天,最终还是含糊的说道:“天灾频频,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无粮可食,进而叛乱抢劫。”
天灾之外更可怕的是**,而**是谁造成的,还不是那些贪官污吏和地主豪强。但是这种话以杨嗣昌的立场是肯定不能说出来的。
鲁若麟也没有反驳,给杨嗣昌留了一些面子。
“恩,确实有这方面的原因。不过百姓辛苦劳作多年,一场天灾就无粮可食,进而造反,可见他们是毫无积蓄的。”
“他们为什么毫无积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自己的耕地,只能租种地主的田地,每年的收获能够维持温饱就不错了。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无力抵御天灾的降临。”
“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有自己的耕地?因为他们的耕地都流落到了那些地主们的手里。”
说到这里鲁若麟给杨嗣昌留了点面子,没有详细说明那些田地是怎么流落到地主们手里的。
“每个地方的土地都是有限的,随着各地的人口不但繁衍,地主也没有多余的土地租给佃户了。很多家庭都变成了好几口人仅仅依靠几亩薄田度日,根本无法养活自己。或者干脆变成了无地可耕的流民,四处流窜。”
“皇明开国之时,人口凋零,田地荒芜,多到无人耕种,朝廷因此鼓励百姓开荒种地。而如今,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全天下的百姓不知道多了多少倍,而能够开垦的田地早就开垦完毕了,越来越多的百姓无地可种。”
“没有地可以种就没有收获,就没有饭吃,他们不想饿死就只能造反。”
“如果这些百姓人人都有地种,虽然日子艰难一些,但是他们会造反吗?肯定不会。”
“所以只要让这些叛军有地可种,并保证他们的安全让他们安心种地,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马上就会从贼寇变成良民。剩下的那些一心想要靠造反博取富贵的贼首们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了。”
其实这些造反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