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三章 大灾之后,必有(1/2)
“先生怎会来此?”
扶苏惊喜起身,上前两步迎了过去,“寿春一别,没想到却在此处重逢了。”
见到扶苏,曷的脸上也挂上了笑容,“老夫本就是蜀人,黄歇故去后,便想着归乡了。”
提起已故的黄歇,扶苏心下也略有黯然,当日一别天人永隔,此时想起也有些感慨。
不过毕竟也是经历过不少生死的人了,扶苏很快收拾好了心绪,对此时也起身过来的李清道:“我来为你引荐一下,这位就是我之前提过的,为春申君诊疗的名医,曷先生。”
“见过先生。”
见扶苏如此敬重,本就不是自恃身份之人的李清当然不会因为对方的医生身份而拿捏,当先行了一个后生之礼。
曷自然也是还了一礼。
待两人见过面,扶苏才为曷继续介绍李清,“这位年轻俊杰乃是李相邦之子,李清李子茂,我从蒙将军那里挖过来做我的中庶子,略有屈才了。”
听闻李清乃是相邦李斯之子,曷的面上却丝毫没有动容,平静得如同听到普通人的名字一般,这让李清在略感惊讶之余,更为敬重。
一般人听到李斯的名头,都是很难保持平静的。
先请两人都坐下,命人给老先生上酒,然后问道:“先生此来,是有什么事吗?”
以曷那种视权贵如无物的淡薄心性,若无要事,不可能特意来找扶苏,而且是在此时蜀中受灾严重的情况下。
考虑到曷说他是蜀人,扶苏对此略有了些猜测,或许就是与灾情有关的。
果然,曷没有去动桌上的美酒,只是略作点头,一脸严肃地问道:“不知太子此来,带来了多少医士和药物,成都本地又有多少?”
医士和药物?
“军中本就有一名军医随行,成都本地的医士也有两名,再加上十几位受过训练的学徒,处理一些灾情中的伤患并不成问题。”
以为曷是考虑到灾害中的受伤的军士和百姓,李清很快给出了回答。
作为太子中庶子,他对于文书往来是很清楚的。
“不够,远远不够。”
曷沉重摇头,说出了一番让扶苏面色大变的话来,“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若不及时防范,恐怕真正的灾难,还在后面。”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该死的,自己怎么能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在灾难之后,随着基本的卫生无法保持,以及基层政治结构的崩溃,大量难民的聚集在缺衣少食、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简直是病毒的最佳携带和传播者。
李清还不知这话从何说起,扶苏很快就明白了曷所说的正确性,立刻对李清道:“子茂快去向咸阳求援,请少府及国尉尽速调拨医士与防疫药物来成都,越多、越快越好。”
“除了药物以外,更重要的是预防。”对扶苏的果决感到满意,曷点点头,又提醒了一句。
“不错,预防胜于治疗。传令下去,蜀中军民不得引用未烧开的水,食物也必须确保干净卫生。还有,不得随地更衣,必须在城中设定的固定地方。”
更衣,就是古代对于上厕所的讳称。
“食物倒是不难,都是走的军粮,干净卫生可以保证。可如此阴雨天气,山中林木都无法晒干,生火是个大问题。而且除了城中大户,多数地方并无溷藩(hunfan,厕所的意思),百姓军士该如何做?”
“生火可以用木炭,此时多花费一些银钱,总比日后大疫一起,耗费得少得多。”大昭富余,扶苏并不在乎多花点钱。
可是厕所的问题确实有些难办。
在基础设施极差的古代,无论男女,在户外随便找个草丛解放自我才是常态。
这不但是卫生观念的问题,也是因为很少有家庭能够有条件专门为秽物专盖个茅屋。
卫生观念的改变和基建的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扶苏也不是神仙,没办法突然变出那么多厕所来。
何况也没听说有仙人会修习这种法术的。
没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各地的县城中多修公用的溷藩,严禁随地解决,每个里也要勒令至少修建一个公用溷藩。至于城外,只必须远离水源。”
李清想了想觉得可行,便点点头勉强同意了。
“请问先生,对于防疫,可还有什么要注意的?”
毕竟此时并没有专业的传染病学,对于防疫的理论还处在十分原始的阶段,而扶苏本人也没有过卫生防疫的经验。
而基础设施的极端落后,也让防控传染成为了一个极为困难的工作。
“必须及时将确定了疫症的百姓及时控制起来。”
“对,及时隔离病人也很重要,不能让疫情扩散。”
又做了一些细节上的讨论,扶苏等人终于确认了防疫工作的基本面,于是扶苏拍板将李清任命为了“防疫小组”的负责人,然后请了曷做顾问。
“多谢老先生及时提醒,或许能够救下不少人命,功莫大焉。”
扶苏的感谢自然不是无的放矢的。
或许李清,以及这个时代的其他人对于大范围一并的恐怖没有直观的认识,但有着后世记忆的扶苏自然明白疫情若是失控,会有多么可怕。
而对于扶苏的邀请,曷也并没有摆谱,并无过多思索就应了下来。
说完了正事,好不容易隔了千山万水再相逢,扶苏与曷便谈起了私事。
当然,最主要是扶苏想从曷这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