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人间烟火(1/2)
隆冬季节,大雪纷纷。
云海市位于石棚山脉的最东端。
石棚山脉与大海相接处,有云海市最繁华的区。
石棚山脉西端,有一座凤凰山。
这里四季分明,入冬来已经接连下过两场大雪。
凤凰山虽然海拔不高,但风景优美,是云海市凤凰县内最著名的一座山。
几年前,凤凰山被开发成景区,附近山民也得到实惠。
宽阔的马路修到山脚下,之前泥泞的山路也变成石板路。
凤凰山下建了一道山门,门旁边是景区管理处和售票厅。
外地来的游客来凤凰山游玩都要从这里买票进山。
凤凰山上有一个凤凰村,土著村民们却有自己上山的小路,景区规划时,村民们在山上的宅子都没动,也是一道风景。
凤凰山下的村落,村民们喜欢聚族而居,而山上的凤凰村因为地势原因,村民们的房子离得都很远,有的在古树下,有的在山溪旁,有的在悬崖边……
从山脚向上望,可以看到几栋青砖红瓦的房子掩映在树林中。
虽然山上村民家中早已通上水电,但一到冬季,村民们都有烧木头烧煤的习惯。
山上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冬天,温度比山下还要冷上几度。
凤凰村的村民们在山上盖房子时,都建有火墙。
到了冬天,升起炉子,既能烧水做饭,又能利用炉灶的烟气加热火墙,让整个屋内保持温暖。
秋天,村民都会备好过冬用的柴火。
以往的时候,村民们会在凤凰山上捡一些枯老树枝当柴火用,但自从凤凰山被划为景区管理之后,山上的树木都变成受保护资产,树木不能随便砍,捡来的枯树枝也只够引火用。
所以住在山上的村民都备好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煤炭。
凤凰山上又下起大雪。
雪花纷飞,下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早晨起来的时候,地上的雪已经能没过小腿肚。
家住山溪旁的李建国一家只有老两口住在这里。
李建国和老婆张翠今年都五十多岁,唯一的儿子在隔壁省读大学,只有寒暑假才回来。
跟所有住在山上的人家一样,李建国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炉子填煤。
晚上睡觉前虽然都给炉子加满了煤封上盖儿,但经过一晚上,煤也烧的差不多,再添上新煤,掏煤渣,炉子就又热起来。
新煤开始燃烧,拿掉炉子盖儿,李建国将灌满凉水的水壶放上,先烧点热水洗漱。
“翠儿,你看外面的雪,下的比上次还厚,这次要全化掉估计要两三天时间。”
云海市虽然冬季多雪,素有“雪窝”之称,但雪下的多,融化得也快。
云海市濒临的是不冻海,小雪落在陆地上,当天就化,大雪也不过两三天时间就能全部消融。
老伴儿张翠最近几天不舒服,一向早起的她接连睡了三天懒觉。
“咳咳……”张翠咳嗽了几声,努力稳住呼吸之后才起身。
拉开窗帘,玻璃上结满霜花。
透过窗玻璃边缘可以看到外面白茫茫一片。
张翠穿好衣服,打开窗户透气,一股冷风吹进屋里。
“咳咳……”张翠又是一阵剧烈咳嗽。
李建国本来在厨房捣鼓煤炉子做早饭,听到咳嗽声立马赶到卧室。
见窗户大敞着,立刻关上窗,“你身体不好,怎么把窗户打开了?”
张翠还在咳嗽,这次比之前的咳嗽都厉害,因为憋气,脸色潮红。
李建国给老伴儿拍背顺气。
过了几秒,张翠的咳嗽症状缓解,“憋得慌,喘不上气,开窗通通风。”
李建国很担心老伴儿的身体,“是不是晚上炉子漏烟被呛着了?”
张翠摇头,“倒没闻到烟味,就是感觉闷,已经有一段时间。”
李建国也觉得可能不是炉子的问题。
今年冬天起炉子之前,他把所有管道都修整了一遍,应该不会存在漏烟情况,晚上封炉子的时候也不是全封,而且烧炉子的厨房跟卧室之间的门平时都是关着,应该也不会是一氧化碳中毒。
张翠把窗户又打开,“还是多透透气,闷了一晚上,屋里都是怪味儿。”
冷风灌进屋里,李建国打个寒战,他随手拿起一件外套给老伴儿披上,“天冷,小心感冒。”
张翠虽然身上难受,但心里很暖,老伴儿对她的关心溢于言表细致入微。
“可能就是小感冒,不碍事,我去做早饭。”张翠安慰老伴儿。
“你别动,好好休息,早饭我来做。”李建国去厨房忙活。
透过敞开的玻璃窗,可以望见半个凤凰山的风光。
雪后初晴,清晨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凤凰山银装素裹,树枝上堆着雪,鸟儿飞过,惊动雪花纷落。
早晨的阳光柔和,因为刚下过雪,空气清新凛冽。
缕缕炊烟在山中各处升起。
每一处炊烟下都是一个温暖的家。
凛冽的空气因此混合着烟火味儿。
人间烟火,就是此时情景。
张翠喜欢眼前的景象。
若在以前,她会在多看一会儿,可是今天她难受的厉害。
总是感觉闷,就算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也不能缓解。
胸闷之余,还开始头疼。
她从抽屉里拿出体温计,放入腋下量体温。
难道真是感冒?
五分钟后,拿出体温计,368c。
体温正常,没发烧。
也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