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今不如昔(修改版)(1/2)
古人云,三十而立。
说的就是人到了30岁,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稳定,看待事情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不会人云亦云。
周建国今年正处于这个槛,这些年进山工作的经历,坚硬的棱角被磨得圆润,整个人愈发沉稳。
看着饭桌前一对儿女吵吵闹闹,他觉得安守山区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其实也还不错,但心里总有一股不甘在回荡并拒绝就此平庸着得过且过。
对自己的状态,若是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饥饿。
既有物质贫乏导致身体机能上的饥饿,更有精神文化上对知识的渴求,总希望能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从报纸上得知,国内3年前打算集结举国之力攻克商用光刻机的战略,没有成功,反倒跟国外半导体同行的技术差距进一步拉大。
“全国有600多家半导体生产工厂,其一年生产的集成电路总量,只等于日方一家2000人工厂月产量的10,这种分散而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应该尽快改变!”
在刚召开的科教工作座谈会上,国内知名的半导体专家王首武向有关部门大声疾呼,要求改变国内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产业格局。
而八零一一厂也今不如昔,面临着来自上级订单数量不断减少的窘境。
唯一还在正常生产的就只有周建国牵头攻关的2.0导弹遥测遥控系统集成电路板。
幸好当年有先见之明,不然连导弹遥测遥控系统的订单都失去的话,八零一一厂几乎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订单在大幅缩减,这个情况不单是八零一一厂,所有皖南小三线基地的工厂都面临一样的困境。
整个国家的经济方针,开始转向让全国人民吃饱穿好的民生经济建设中来。
首当其冲就是一度占到国家五年计划投资金额超过40的三线建设规模受到挤压,反应到八零一一厂这样的三线末端单位就是订单开始减少。
没有订单,就没有收入,只能依靠沪江市从财政源源不断输血,随之而来就是福利待遇的下降。
今年国庆的带鱼福利,还是厂长郑云德为了鼓舞职工士气,特批的一个条子调用了厂里有限的资金去落实。
如果从财务状况分析的话,八零一一厂当下处于入不敷出的姿态,属于亏损企业。但从财务报表上看不出来,上面显示企业依旧处于盈利状态。
这是因为现行国有工厂报表,使用滚动法来计算收支盈余,也就是从建厂后取得的历年盈利来覆盖掉当年亏损,从数字上看无法知晓当年的实际经营情况。
如此滚动法计算的话,要到亏损总额超过历年盈利的那一刻,才会显示出负数被上级部门知晓。
一般情况下,到那时的话,企业早已经病入膏肓,积重难返,无力维持经营了。
不过现在的八零一一厂,虽然连续亏损2年时间,但只能说刚开始走下坡路。
何况订单减少的事情,早就被各个厂长汇总到了后方基地管理局。
新改组的后方管理局,重要程度在沪江市内部下降了半个台阶,变成了一般单位。
春江水暖鸭先知,如此变动自然拨动了许多人的心弦,皖南小三线基地的未来何去何从?
“市里对后方管理局的意见非常明确,就是服从全国一盘棋策略,以前如何工作今后也一样工作,依旧会保持原有支持力度。
有传闻说,要取消小三线建设,全部职工搬回沪江市上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历年来为了建设81个企事业单位,沪江市总投资超过10个亿资金,后方管理局现有职工总人数6万人,随迁家属1.5万人!
如此大的家当哪能轻易说搬家就搬家,谁能为那么大的资金和那么多的人力负责!
在座的厂长回去后要做好本厂工作,将这个问题澄清讲明白,市里方针保持不变,让大家继续安心在皖南山区工作。”
新上任的后方管理局局长,在为其就职而召开的大会上斩钉截铁发言,要求保持小三线基地的稳定。
小三线基地,对沪江市政府来说,属于后进生行列。
前期投资了10个亿,挤占了市里大笔建设资金,还抽调了一大批技术骨干进山支援,现在每年除了工厂收支结余之外,沪江市还得财政补贴2000多万元资金。
话说回来,接到厂长们纷至沓来的订单减少报告,刚上任的后方管理局领导班子也很头疼。
本以为军工厂效益应该不错,没想到眼下情况却不容乐观,嗷嗷待哺等着他们送米下锅。
小三线全部81家企事业单位,其中生产类型的军工厂54家,剩余27家都是配套单位,比如运输车队、后方医院、子弟学校等。
军工厂类型也五花八门,有的生产步枪、大炮、手榴弹等常规武器,还有制造雷达、电台、集成电路等高科技配套产品,可谓是一个军工小社会。
这些军工厂,伴随时代的变迁,命运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非常明显,来自军工的订单逐步减少,想要单靠军品吃饱饭怕是妄想。于是,后方管理局领导班子经过综合讨论后,决定小规模尝试向民品领域发展。
“我们将小三线基地的现有情况汇总后,历经认真讨论并报上级部门同意,决定小规模抽取几个厂试点向民品生产转变。简而言之,就是从单靠军品走路变成军品、民品两方面齐头并进。
市里将调动相关企业配合我们开展转型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