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袁学士有请(1/2)
送走姚德望师徒之后,沈秋的目光开始投向了鱼缸,不大不小,正好是按沈秋要求制作的。
沈秋很是满意,不过抬头看了看天色。算了今天不想出去了,等下次再去抓鱼。
于是,这三口差不多小木桶那么大的鱼缸,被沈秋无情的雪藏了起来。当然。肯定有出头之日,不过那得等沈秋心情好了再说。
不过魔术馆里却不一样了,殷小满听完白守义转述赵启德的话之后,马上就明白这鱼缸是什么用途了。
如今的殷小满可是有时间出去的人,叫上一名徒弟,就直接朝着东市去了。只有那边有几家养了观赏鱼的卖家……
——
沈秋刚到文华殿值房不久,侍讲学士刘龙,就过来告诉所有人。皇帝下朝后,会前来文华殿读书,让所有人都注意点,别犯错误。
原本是由翰林院大学士刘春进行主持,不过在接收沈秋他们这批庶吉士之前,刘春就已经因为病情反反复复,没有在直接处理翰林院事务。
一切都由刘龙主持,所以这次经筵也是由他主持。
退朝之后不久,皇帝就带着人朝着文华殿来了。刘龙赶忙带着翰林官员前往门口迎接。
经筵授课这事,基本上都是翰林学士们的主场,沈秋他们这种庶吉士都只是来撑场面罢了。
经筵刚刚来讲不久,大学士袁宗皋就一个人来到了文华殿门口。看了看里面的情况,见皇帝正在认真听讲,就没有打断。
而沈秋看见了这位大学士,只好微笑致意。恰好袁宗皋也看到了沈秋,于是招招手示意沈秋出来。沈秋看了一眼殿内,真心是不想呆在这里枯坐,出去呼吸下新鲜空气也好。
“大人叫我可是有什么事?”跟着袁宗皋走了几步后沈秋问道。
闻言,袁宗皋转头看了沈秋一眼:“离那么远干嘛,走近点。”
原来沈秋因为两人官阶的原因,保持了低级官员因有的自觉,落后袁宗皋一个身位的样子。
沈秋还是略微有一点迟疑,毕竟这个年头很重礼仪这个事。
不过当袁宗皋再次催促之后,沈秋也就不在纠结,直接与袁宗皋并肩而行。
见此,袁大学士也开始进入正题了。
“小子,上次看你的策论,感觉你好像对朝廷的财政这一块知道不少啊!”
沈秋总不能说自个看过后世历史学家的分析吧。只能憨笑道:“都是道听途说,道听途说。”
不料袁宗皋眉毛一挑:“道听途说?哪里能听到比内阁都更清楚的消息。”
沈秋真是给自己搞事,都想拍自己一巴掌。补充道:“大人有些事情不需要别人说太多,自己看也能看出个大概来。大人也不要太在意这个来源了。”
袁宗皋神情放缓下来,他并无意深究这个问题,只是沈秋这么遮遮掩掩,让他对眼前这位年轻人多了一分戒备。
沈秋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之差,就让这位袁大学士对自己的多了戒备,还以为对方不深究这个问题,就算过去了。
袁宗皋继续说道:“看了你的策论后,皇上和我都非常震惊,特意让我去户部查了账。你知道结果吗?”
结果,沈秋自然知道。要是好结果,你袁大学士不还当我是瞎操心啊。如今这么郑重其事的把我叫出来,就证明我说对了,可能比我说的还要严重。
当然沈秋什么都不用说,袁学士只是问一下,并不需要沈秋回答。
“户部的账查了,还好账面上没有你说的那么惨,不过也好不到哪里去。”
袁宗皋顿了顿,轻轻叹了一口气后又说道:“可户部的账,我和皇上都不信。于是派人私查了一下,具体情况不能和你细说。可以告诉你的是,实际情况比你知道的更遭。”
“更糟?”听到这里沈秋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大明的实际情况要是比他知道的要遭,那能拖道一百多年后才亡国,也是他们厉害了。
袁宗皋说的才是对的,沈秋忽视了嘉靖初与万历初的改革,这两朝初期的改革才是给大明王朝续命的关键。
对于沈秋的惊呼声,袁宗皋只是一阵苦笑。
“来吧,和我说说,你对大明财政的看法。”
沈秋细细想了想,这么走着聊,时间有限。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要么是抓住一个问题深入讲讲,要么就笼统的讲讲大概方向。
既然如此,沈秋权衡之后,选择了笼统讲讲大方面,而且是不同于上次策论的东西。想来,这应该是袁宗皋更想听的吧。
“既然大人这么问了,晚生就大胆说了,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大人海涵。”
袁宗皋点点头道:“就你我两人,尽管畅所欲言。”
“大人也知道,古往今来,历代财税也就那几个地方。田赋、盐、铁、茶等几个大项。
然而如今这些生财之道我大明都已经掌握在手里,然而财用依然紧张万分……
想必其他官员上书都是主张节流,压缩开支来达到这个目的。但是对于开源这方面就很少提及。
而晚生要说的就是开源为主,节流为辅……”
沈秋说的,袁宗皋还是很赞同的,只是听到后面关于繁华商业的事,最终还是面有犹豫。
不过沈秋说的道理他还是听懂了,而且这种商业的模式,并不直接在老百姓头上要钱。而是让成本放到富人身上,而且还是心甘情愿的那种。
这远比直接摊派更能让富人们接受。
不过摆在面前的问题也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