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割地(1/2)
四月
汴京。
由于之前萧禧抵达汴京后一直要求以分水岭为界,重新划分两国地界。宋神宗下诏给韩琦、曾公亮、富弼、文彦博这四位历经三朝的元老,诏曰:朝廷与契丹通好将近八十年,这一年来,契丹生事非常多。代北之地,素有定封,而契丹动不动就挑衅生事,妄图争辩。朕因重视祖宗之间缔结的盟约才对其如此宽容,结果对方竟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如今这种局势只怕短期内结束不了,万一发生不测,该如何处理呢?自古以来重大朝政之事,必定询问老臣,卿夙怀忠义,历相三朝,虽然你们身在朝外,但仍心系社稷,针对此事恩遇的要点、防备的方法等,希望各位能详细周密地考虑一下告诉朕,朕将亲览。
很快,韩琦、曾公亮、富弼、文彦博纷纷上书阐述观点。宋神宗看完四位的奏章后烦恼不已,王安石见状劝说道:“契丹没什么可担忧,萧禧来此是何等小事,而官家连日来开天章阁,召唤执政大臣商议,又网罗配备车牛驴骡,大量采购河北草粮,这些举动河北、京东两路皆知,契丹怎会不知?臣担心契丹暗中窥探大宋,各种要求没完没了。”
宋神宗道:“如今大宋没有什么可以抵挡契丹的,所以才进行那样的准备。”
王安石道:“正是因为没法抵挡契丹才不能那么做。卑而骄之,能做到而向其展示做不到,是为了使敌人傲慢轻敌,从而克敌制胜。如今还没打算制服敌人,岂能卑而骄之,向其展示做不到?况且契丹四分五裂之国,岂能大举进攻?如今没有动静,只是想要保和罢了。”
宋神宗还是担心不已,生怕对方出兵。
王安石道:“官家不要太过担忧。太过担忧,则沮丧怯懦的样子就对外流露,岂不是灭自己威风助外敌之气,太过示弱,会召来敌军出兵。”
宋神宗思索数日,最终还是决定割地给契丹,萧禧这才满意而归。
密州。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天爷就是不下雨,密州百姓的日子越来越艰难。
这天,苏轼在城中巡察灾情及百姓的情况,走至街巷拐角处忽闻婴儿啼哭,停下脚步对身旁的衙役道:“你们有没有听到孩子的哭声?”
衙役们纷纷表示听到了。一名衙役看了眼身旁高耸的院墙,道:“想必是从这家传出来的。”
苏轼也没在意继续沿着街巷往里走着,走了许久声音越来越大。他再度停下脚步,疑惑道:“孩子哭成这样怎能置之不理?”
衙役自圆其说道:“想必是没顾得上。”
苏轼生为人父实在理解不了这家人的反常举动,耸耸肩,道:“也许吧。”他刚走没多远,墙角一个篮子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快步上前,只见篮子里婴儿正嗷嗷啼哭。苏轼一把抱起婴儿,道:“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扔在这里?”
衙役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一名衙役怅然道:“想必是被人遗弃的,如今闹饥荒,不少百姓自顾不暇,哪能养得了孩子。”
另一名衙役道:“大人,现在该怎么办?”
苏轼抱着孩子哄了半天对方依旧啼哭不止,对衙役们道:“你们先回衙门准备一张告示,命今日在此遗弃孩子的速来领走,我回家一趟。”随即带着孩子返回家中。
任彩莲正带着苏过在院里玩,见苏轼抱着个孩子回来了,快步上前问道:“这是谁家的孩子?”
苏轼道:“不知道,路上捡的。这孩子想必是饿了,你去让厨子弄点吃的喂下他。”
任彩莲朝厨房走去。不一会儿,王闰之听家仆来报苏轼抱着个孩子回来了,带着小暖、王朝云朝院子里走去,只见苏轼蹲在地上陪苏过玩,身后家仆怀中襁褓里一名婴儿正在嗷嗷啼哭。王闰之走上前去,问道:“这孩子怎么回事?”
苏轼站起身来,道:“路上捡的,这孩子一直哭个不停,我让任姨去找点吃的。”
王闰之接过家仆手中的孩子,感慨道:“这么小就扔了,还好你捡到,不然指不定就饿死到路上。”
苏轼道:“可不是嘛,也算这孩子命大。衙门还有事,我先回去了。”然后对苏过道,“爹爹还有事,晚上回来再陪你玩。”
苏过懂事地点点头。
王闰之道:“那这孩子咋办?”
苏轼道:“先养在家里,等会儿张贴个告示等他家人来领吧。”
王闰之道:“人家都扔了会再来领吗?”
苏轼道:“万一后悔了呢?”
王闰之总觉得十有八九不会来认领了,担心道:“万一不来认领咋办?”
苏轼道:“那就先养着吧,到时候再想办法。”说完回衙门去了。
小暖凑上前去,见襁褓中的婴儿哭的满脸通红,感慨道:“好歹是十月怀胎生的,就这么扔了也太狠心了吧。”
王朝云道:“只怕是有难言之隐才不得已而为之吧。”
翌日。
苏轼在衙门忙公事,然后衙役来报在街市上巡逻的时候又捡了两名弃婴,其中一名已死。苏轼骤然起身,道:“孩子呢?”
衙役道:“在偏厅。”
苏轼急忙朝偏厅走去,见桌上放着两名弃婴。他抱起已经断气的那个,见其余温尚在只怕刚断气没多久,道:“快点找大夫,万一还能救活呢?”又命人弄点吃的给还活着的这个孩子。
刘庭式走了过来,道:“这啥情况啊!两天之内捡了三个孩子。”
苏轼道:“只怕不止。”随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