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初唐闲公子》

88看书网(88kshu.com)

首页 >> 初唐闲公子 () >> 052章蒙古高原下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kshu.com/204660/

052章蒙古高原下(2/3)

沿。汉唐盛世时,更是以其作为经略东北的基地。

燕云十六州有三大特点:地险,人稠,经济发达。先说地险,燕云十六州东西约600公里,南北约200公里,北靠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西部是晋北山地。中南部地区有桑干河和拒马河。燕云的狭长地形,巍峨山脉,纵横河流是天然屏障,此外,还有历朝修建的坚固的长城防线,幽平之间,有古北口、金坡关、榆关、居庸关、松亭关,号位形胜。燕云一失,华北平原无险可守,只得任由胡骑凭陵。对于依靠步兵为主、擅长守城的中原士兵是极为不利的。

此外,燕云之地发达的农耕经济和稠密的人口,契丹有了燕云之地,就与匈奴、突厥的情况迥然不同。契丹从此不再完全依靠游牧渔猎,而是有了稳定的财赋来源。另外,大量的汉人被征当兵,大大增强了辽国的军事实力。

有人说宋朝三百年都收不回燕云十六州,朱元璋一年就收回了,还是明朝厉害。其实看一个问题要放在历史大背景下才能看得清楚,契丹建国的时候比北宋早,而且国力在上升期,当时辽国据有燕云已经二十余年,统治已经渐渐稳固,经济也有了较大发展,至于军事实力,既有地形之优势,更有骑兵的天然优势,当然北宋很难拿回来。

宋朝建立之初,在削平五代十国的割据分裂势力时,一直采取的是宋太祖与赵普“雪夜定策”中所谋划的战略方针,即“必先取巴蜀,次及江南、广南……河东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祸之,我当之也。姑存之,以为屏翰,俟我富实,则取之”(《东都事略》),也就是后世所概括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但从北宋中期开始,由于不断受到辽、西夏的侵犯,舆论对这一方针开始颇多微词。特别是随着金军南下、北宋覆亡,无数文人墨客甚至将这一政策视为北宋亡国的开始,认为这是宋初的重大决策性失误。那么,“先南后北”之策到底是高招还是昏招?作为一代英主,宋太祖为什么要置威胁最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于不顾,他究竟是如何打算的呢?

认为“先南后北”战略是一大失误的论调,在北宋中期就已经出现,后来受到“建炎南渡”的影响,更是一度成为南宋文人的主流论调。比如,大文豪陆游就曾说,先取巴蜀、淮南、吴越诸国,再攻北汉,等到挥师伐辽时,大宋将士早就被连年征战整得疲惫不堪了,哪还有精力跟如狼似虎的契丹铁骑作战?周世宗生前在南方没有完全平定的情况下就发兵收取幽云,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此类观点,直到现在仍在史界中受到普遍认同。国学大师钱穆就在《国史大纲》中言道:“石晋开运阳城之战,耶律德光(辽太宗)几不免;周世宗一举而下三关,契丹非不可胜。但太宗才弱,又无贤辅而。周世宗用兵欲先取幽州,则吴、蜀不足平。宋(太祖)则以赵普为谋,先南后北为持重。兵力已疲,而贻艰钜于后人,则太祖之失也。”

应该说,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它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如果后周或宋先击败辽国、收复幽云十六州,那么再去收拾南方各个割据政权是不在话下的。从南方政权与宋的实力对比,尤其是军事力量的对比来看,这种推论是站得住脚的。

但是周世宗或宋太祖如果不早死,就一定能击败辽国,收复幽云吗?这个恐怕要打个问号。宋初的辽国,在综合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上,是明显强过宋朝的。尽管周世宗曾经在北伐中收复了三关,但当时辽军正集结重兵于幽州城下,准备与周军大战一场。倘若不是周世宗突然患病,传令大军班师,双方一旦打起来,谁胜谁负,孰难预料。

其实说这些话的人都是不知兵的。幽州即使拿下了你也守不住,因为整个山西在北汉手中,居高临下,河北平原一马平川,守无可守,到时候辽国和北汉两面夹击,宋朝根本就挡不住,更何况还有南塘和巴蜀在一旁虎视眈眈。

等到宋朝把其他地方都收服了,再征伐山西的北汉,也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所以先南后北的策略是非常高明的。为什么后来幽云十六州没有收回来?除了契丹强大之外,宋朝的内政出了问题,养了一大群自以为是的士大夫。

在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吸取了大量的中原文化,也接收了大量中原的锻造工艺,而且按照中原文明建立礼制,这个时候不能把他们看作是未开化的民族。公元10世纪,辽帝国是名副其实的东亚霸主。契丹人的疆域东濒日本海、西抵阿尔泰山,幅员万里。而在帝国的力量辐射范围内又建立起堪比中原政权的东亚封贡体系,高丽、北宋、回纥、西夏等国家都不得不向耶律皇帝输诚纳贡。

在对周边势力征服过程中,契丹人海纳百川,建立了一支战力碾压北宋、体系完备不输于唐朝的武装力量。弓骑兵、重骑兵、重装步弓手等等,各兵种俱全。和北宋一样,辽军的攻城器械是在唐朝的基础上发展出来,囊括了壕桥、云车、各种人力抛射机等必备的武器。哪怕是令宋粉坐地排卵的床*弩,辽军亦有装备,但两者之间的质量有如云泥之别。比起宋人的些粗制滥造,辽国生产的攻城器械质量上乘,称“锋锷铦利、俱披以铁”,辽国攻城武器相比北宋是毫不逊色的。

契丹人的刀枪剑矛形制承自汉唐,刀身较长且宽阔,刃部轻微向上弯曲,适合马上劈

状态提示: 052章蒙古高原下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