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退一步灭一教(2/2)
将书籍放在少年的学案上开口道:“君子指位尊者,受尊敬之人,指一个人是如何生存的状态,是不是一个有良好品行的,在千年前,儒学初盛,君子二字又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一开始君子的含义就是指那时候的位高权重者,主要用作一种身份的划分。后来,君子逐渐地被用来指称道德修养很高的人,在咱们儒学中,是指品行很好的人。所以也可以包含女子,没有男女区别之分。”赵苟同挠了挠头,他对着王叶儿作揖道:“拜见君子姑娘。”
顿时间,课堂中又是一阵哄笑,就连角落里那个平时像个木鱼疙瘩的陈平煜也轻轻笑了一声。
孙思渔摸着胡子,伸出手掌对赵苟同做了个学堂中大家都很害怕的手势。
少年苦着脸,虽然知道不可能,但他还是祈求道:“孙先生,能不能放过我一次……”
孙思渔摇了摇头,沉声道:“伸出来。”
赵苟同不情不愿的伸出了手掌心,这位左祭酒大人不知从哪里掏出一块竹板,对着少年的手心就敲打下去。
重重打了三下之后,赵苟同的手心红彤彤一片,甚至还有略微肿胀,他抿着嘴一言不发,错了就要挨打,这是课堂中的规矩。
旁边的少女也有些于心不忍,此时她也没有什么君子不君子的心思了,毕竟少年现在受罚也有自己一些责任,若是能早早叫醒他就好了。
孙思渔收起木板问道:“昨夜去哪儿了?精神这般萎靡?”
稷上学府的课业其实不算繁重,学习课业的都是一些未及冠的少年少女,那些已经及冠了的年轻人大多都已经下山游学去了,变成了世人眼中负笈游学的文人士子,由于朝廷中有人刻意打压稷上学府这间民用学府,那些及冠游学的士子,要么在江湖中挥洒笔墨,要么在一方州郡中做个小小的刀笔吏,难堪大用。
尚在稷上学府的士子全都没了课业,都是自行领会深意,有不懂的地方再来询问。
稷上学府为了还在学习课业的少年少女们的身体着想,每日入堂时间为巳时隅中之际,一直到申时日铺之际下学,总共也才三个时辰,其中还有一个时辰用来午休,即便如此,赵苟同都在课堂上睡觉,这让孙思渔不得不问一问少年。
赵苟同揉捏着手心说道:“不瞒先生,最近总感觉有些事情发生,一入夜间就难眠,直到日出才小憩一会就要入堂,所以精神不是很好,还望孙先生原谅。”
孙思渔点头,年少之人总会有些自己的忧虑,这些忧虑要么是空穴来风,要么是真有所感应。他以前教过一个学生,亦是彻夜难眠,足足持续了一个月后忍不住告假还乡才知道,家中堂兄被强征入军,此后再也没有音讯了,那个原本是块璞玉的学生最终也逐渐沉寂下去,郁郁不得志。
孙思渔安慰道:“莫要再多想什么了,既来之则安之,你忘了你为何要求学稷上学府了吗?如此状态下去,恐怕连简单的童谣都弄不懂了,如何安天下之事。”
赵苟同低头看向那本《高祖初天下童谣》,他朗声念了一遍,一时间竟泪流满面!
仿佛有一幅乱世画卷,呈现在赵苟同面前,让他感觉到一种还在年幼时期的那种悲戚的共鸣,十年前那频繁的战乱和徭役给百姓们带来的灾难与痛苦。
孙思渔伸出手掌轻轻抹去少年面颊上的泪水,开口问道:“你可知这是什么意思?”
王叶儿趴在学案上歪着头看着赵苟同,心中想着这家伙平时那么活泼开朗,怎么突然会有一种这么让人心酸的感觉。
赵苟同呼啦一把脸庞,他回道:“学生在百姓底层混迹到现在,看多了人间疾苦,这首童谣看似朗朗上口,还有着一些安于现状的农忙景象,但是往深处看,“谁当获者?妇与姑”,只有女子在收割麦子,那么男人呢,“击南鼓,吏买马,君俱车”,男人都被征收去打仗了啊,家中只有老幼病残见不到任何青壮,甚至这辈子都可能见不到了。”
赵苟同脸上又出现愤恨表情,战乱已经持续了数年,整个天下,除了东海郡与广陵郡,其余地方或多或少都有铁蹄倾轧,百姓流离失所,尽管现在大周天子幡然醒悟励精图治,但是一场持续了近二十年的战争后果,岂会是一朝一夕就能抹去的。
孙思渔听后拍了拍少年的肩膀,他拿起书籍重新坐回条桌上,他感叹一声,“懂百姓者,仅有百姓自己,这让我又想起一个史实,当初洛水泛滥大灾年,所有沿江百姓亦是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当时的宰相上书这一灾情,请求周惠帝派发赈灾粮款,可笑周惠帝竟说‘米面不得食,何不食肉糜’?”
这位稷上学府左祭酒先生突然大笑起来,高声道:“荒唐!荒唐!”
赵苟同也是气笑了,简直是苦笑不得,这种对事情没有全面认知的人,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