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回川(1/2)
川兵来南京时6200多人,战损、非战斗减员达500人,再分出2000留守北京,回去时还有3700多人。
其中夔州卫因是后勤军队,死伤极少,还有1056人,国防兵100人剩下97人,白杆兵2500人。
印子钱监督完美完成了买船的任务,收罗来30多条巡座船、沙船、黄船,得以让川兵尽快起程。
船开动后,叶宰见左右无事,又很佩服监督的手段,便请他喝茶并请教其姓名。
监督拨动碗盖,一边吹气一边淡淡地说出名字:“朱恭成。”
叶宰一听这姓立马肃然起敬,试着问:“阁下是皇室成员?”
“嗨,不值一提不值一提。”朱恭成摆摆手,唏嘘道:“奉国中尉罢了,不过就是个在京城讨生活的普通人。”
啊?
叶宰没想到随口问出条大鱼,便追问:“朱兄哪个系的?”
朱恭成道:“周王系的。算起来,我还是当今周王的远房兄弟。”
“失敬失敬!”叶宰抱抱拳,想起后世看过的历史,问:“我记得朝廷好像有规定,藩爵之人不能离开封地,也不能自己谋生吧?”
“怎么?叶副使要告发我?”朱恭城将茶碗往几上一墩,苦笑道:“你说的是以前的事了。朝廷岁入不足,大部分都拿来养你们这些军队了,不出来谋生又待如何?况且,如今藩禁松驰,我等小人物只要不舞刀弄枪,当地官员也懒得管。”
不对吧!我怎么记得藩王俸禄就开销了大明大半的收入呢?
叶宰忍了忍,最终没把天聊死,嘻嘻哈哈转换话题抹了过去。
……
逆水行舟,川兵船队比来时多花的一倍的时间再临夷陵。
还是那个范知州,还是同一座酒楼,举行了同样的接风宴。
这回叶宰的正四品官职终于高过范知州的从五品了,坦然接受了对方的行礼。
范知州虽然快退休了,但身为一个十年寒窗读圣贤书的人,看着叶宰身上的红袍,依然忍不住的露出了羡慕、嫉妒以及恨的目光。
席间,叶宰提出要求,征粮和聘请大量的纤夫。
客军过境征粮是应有之义,而要逆流通过三峡,在古代没有纤夫基本不行。
范知州满口答应下来。
叶宰酒足饭饱后回到船上,耳中全是四周传来的欢呼声。
他招手叫来旗舰上值勤的国防兵,问怎么回事。
此人也是满脸喜色,道:“大家想着马上就要回家了,高兴。”施即问:“兵宪,要卑职去传令停止吗?”
“不用,辛苦了小半年,都到家门口了,嗝儿,高兴就高兴吧。”叶宰摆摆手,打着酒嗝一步三晃进了船舱。
……
纤夫的号子声中,十几日匆匆过去,白帝城出现在归家游子的眼前。
“是兵宪大人,是兵宪大人。锣鼓准备起来!”
早已得了哨船通报的夔州卫指挥使吴良德,站在白帝城东头往身后疯狂挥手。
他这番动作全被叶宰瞧在了眼中,嘴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容,递过双筒望远镜给旁边翘首相望的王之临,道:“吴良德这软脚虾来了,你看看。”
王之临搓搓手,极为虔诚地接过望远镜凑到了眼睛上。
其实他不止一次用过这把“神器”了,但每用一次都要惊叹一次,因为实在太好用了,十里外的东西就像在眼前一般,纤毫毕现!
问叶宰哪儿来的,叶宰说是在北京找西洋人买的。
这个回答让王之临遗憾不已!实在是叶宰太鸡贼,过了临清才拿出来,让王之临想回去买都没机会。
那望远镜是找西洋人买的吗?
当然不是了。这副望远镜叶宰花了大价钱。
首先,水晶非常贵,一片没打磨过的水晶要90多两银子。起初叶宰以为双筒只要四片水晶,便只买了四片。可不曾想,八角星提醒材料不足。
他先加铜,不行,依然提示材料不足。最后才想到,会不会水晶不够?不得不又多加了两片。
一番波折后他弄明白了,原来望远镜有六片镜片。
所以,他这副望远镜很重,拿在手里看久了不异于一场“拤”的运动。
其次,八角星磨镜片、塑形体、加调节系统,共消耗能量300点,等于十天的存量,三十杆无缝钢管火枪。
给叶宰心痛的哟……
幸好他在北京并不是光花钱和跑官了,也做了点正事,可以聊补大出血的痛楚。
他通过周延儒管家的关系,在工部广积库里淘到了好东西。
广积库是工部几个仓库之一,与虞衡清吏司下属军器局又有关联,储藏火器、火药、硝石等等。
虽说工部做的火器越来越烂,乃各地军士心中第一想杀之人,但他们也没有放下工作,而是转为了高端研究。
比如被官员身份耽误了,过两年会写出《军器图说》的武器发明家毕懋康。他就力排众议从濠境引进了“自生火铳”,并送来北京请工部仿制。
可惜其人在南京做通政使,工部根本没把他当回事,敷衍研究了事。一直让五杆“自生火统”在仓库角落里吃灰。
叶宰见后不禁大喜,当场就想把五杆枪全部划拉回去。
但仓库大使尽职守责,恳求叶宰至少留下来一把。
叶宰看着“砰砰”磕头的大使,这才冷静下来,想想自己其实拿一把就够了,何必赶尽杀绝?
遂拿了两把,有备无患么。
……
船队在夔州卫小船的引导下,全部停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