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千头万绪(1/2)
来到一营已经一周了,对于一营的连队高城基本上已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但是随着了解的深入,高城也发现了其中的不足。
合成营虽然这个建制是完成了,但是其训练的模式依旧是按照其自有的训练模式进行的。这不能说每个连队的指战员没有用心,而是需要高城去根据他们营的特点去制定训练条令。
编制容易调整,武器装备也较易实现大规模装备部队,唯独核心系统不易学来。从灯塔国对华兴公司“一剑封喉”的事件来看,不掌握核心技术或者没有技术做支撑的强大是不真实的,是一种幻觉,军事训练领域也是如此。
没有“真”系统支撑又没有实战检验的训练,能不能达到训练效果,甚至会不会离实战越来越远,这都是高城需要去考虑的事情。
高城目前要做的的就是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能够把整支部队联合起来,让一营形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成军已经月余,之间的战术配合虽然有形成互动,但是没有一套具体的流程去约束这个互动。
至于如何去完成这个目标,高城其实心里还是有计较的。可是这得需要其他人提供帮助,否则光凭他一个人可完成不了这个目的。
参照灯塔国的研发模式,其军队依靠民企以及院校的研发能力,为其提供各种系统的开发,而且其军内使用的操作系统,除了核心模块有所不同,其系统属于开源的,同时也向民企以及智库提供使用,这种模式大大加强了其数据收集能力以及产品开发程度,也促进了军民产品的互通。
虽然目前高城没有能力去利用这种方法,但是他出身科大,对于这个他还是有信心的。技术实现上可以参考灯塔国的模板,因为高城有查询过这方面的信息,对于那个开源的系统,他们可以去直接扒过来,至于如何实现模块化运行,就是高城提诉求,科研团队进行编程了。
也许会有很多人认为高城做这些有点不务正业,作为合成营的一号,他不是只要完成部队的作训任务就行了。
这么说也没错,这种说法可能适合任何一个部队的带队长官。但是高城过来这支部队的初衷是什么,为部队探索出一条适合他们特色的信息化道路。
如果跟普通部队一样作训,那还组建这个合成营干嘛,直接让他去普通的部队,比如他们t师的师侦营不就行了。
建设数字化、信息化部队是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信息技术以及装备的支撑。但是数字化部队的建设绝对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不是指挥自动化的简单延伸,更不是武器装备数字化的改造升级,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高城现在要找的突破口就是这个系统,可以说是训练辅助系统,至于指挥系统之类的可以在整个平台上加模块,这就是为什高城想要根据那个开源的系统学习,人家就跟安卓系统一样,需要实现啥功能,加一个模块就行了。
而且目前除了要去攻克信息技术方面的难处之外,高城还要制定其作战理论。因为系统实现的各种用途都是根据他的作战理论去制定的,这也是现在的当务之急。
建立一套作战模式,作战样式,作战类型,作战手段,作战方法以及协同和保障在内的体系,这是发挥是作战效能的前提,也是发挥信息化部队武器能力的基础。
思想决定行动,同样人员素质也决定这行动能力。对于目前一营的的战士,高城手里有他们的资料,也许是在组建之初就已经考虑过这个方面,高城在看他们一营兵源组成的时候发现,超过80的兵员是高中毕业,其中军官大多是军校毕业,剩下的20都是初中以上学历。
这个统计让高城心里一乐,这种“高学历”部队别说在他们军了,目前在全军都找不出一个这样的部队。
除了像老a那样的部队,高城现在可以不扯谎的说,他们部队是全军平均学历最高的部队了。而且高城还发现了几个不错的苗子,不是说他们训练成绩不错,而是他们的经历让高城感兴趣。
一个就是那个支援保障连的连长于成飞,作为整个集团里面优秀的后勤叫连长,肯定有其过人之处,高城今后要重点盯的连队就包括这个连队,希望他能够带给自己一点不一样的感觉。
还让高城感到高兴的是,他们一营里面有大学生兵源。不是说他们这里不能招收大学生兵,高城还是钢七连出来的呢。
只是他们这个新军,竟然有学生兵跟了过来。这可能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实在没有门路了,打算来他们这里碰碰运气;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有想法,觉得合成营这里会有发展,把自己的前途赌在这里。
可是不管是里面任何一种可能,高城都不打算放走了。在七连的时候,他们那里就他自己跟吴城是大学毕业的。别说吴城没有太多的存在感,只是作为连长的高城光芒太盛,遮挡了吴城的闪光点。
据他师父说,自从吴城进入那个“专业蓝军”以后,已经表现出不俗的能力,已经受到了那支部队首长的关注,可以说他在七连已经磨出来了,也可以说吴城自己能力不俗。
如果一营这里能够有几个拥有吴城这样能力的学生兵,高城有信心加快他改革的步伐。毕竟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他就不信现在的大学生能够差到哪里。
对于人才储备这方面高城就不用太过担心了,毕竟一个是他有些方面的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