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章邯出山(1/2)
话说此时章邯已经带着从骊山囚徒之中释放出来的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函谷关附近,尽管他们其实也并没有经过什么系统的军事化训练,但是毕竟人数基础在那儿。
而且当作为囚徒的他们被免除了所有的罪行,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人生重新开始的机会,因此其中大部分的囚徒士兵现在都士气高涨,甚至还想着凭借自己在战场之上的英勇表现,换去一些来自秦王朝的奖励。
章邯原本就是秦王朝的将作少府,主要管理的就是帝国基础建设一类的事情,因此这些骊山的囚徒之前便是在他的掌管之下,这一次只不过是彼此都换了一个身份罢了。
但实际上依然还是属于上下级的关系,另外要说的一点是章邯其实也算是武将出生,因此是具有一定的带兵打战的能力的,否则胡亥即便再愚钝,也不会任命他作为大将军的,毕竟此时的秦王朝还没有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
章邯带领这些囚徒驻扎在函谷关内,正在等待着一个好的时机去对周文所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发动攻击,然而周文所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的速度比章邯所想象的还要快,章邯的部队还没有到达函谷关的时候,函谷关就已经被周文的大军所占领了,此时正带着数十万农民起义军向着咸阳进发。
章邯知道此时的农民起义军士气高涨,但是他也有一些农民起义军所没有的优势,其一便是他所率领的这支囚徒军也并非完全都是囚徒,其中还有至少五万人为秦始皇守陵的中尉军,这五万人的中尉军是他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另外秦朝上下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将此时也跟随在他的军中,因此这支囚徒大军的作战指挥人员肯定是强于农民起义军的。
而周文这一路向西攻来,显得太过于轻松了,根本没有受到太大的抵抗,这一点也造成了他此时对于秦国军队力量的低估,即便是有探子告诉他秦朝又重新组织起来了一支军队,但是他也不会将其放在眼中。
但是实际上啦,他现在所带领的数十万部队,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上战场的农民,是一群从武器装备到军事素养都非常差的乌合之众,另外也缺乏像秦国军队那样相对成熟而厉害的现场指挥将领,要知道他们这一路来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真正的考验,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增加他们实战的经验。
当他们突然面对上章邯所率领的这支囚徒大军时,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了,在古代的军队之中,一般情况下都会有极为严密的军事编制,之所以严密的军事编制非常的重要,就是因为如果没有严密的军事编制,那么战场之上一旦出现战况不佳的情况,那么就很容易形成大规模的逃兵,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军队的溃败。
中国历史上很多战争之中最大的死亡原因甚至都不是被敌人所杀,而是死于军队大规模的溃散过程之中的相互践踏,所以如果没有严密的军事编制以及军纪去执行的话,加上没有经验丰富的现场指挥将领,这样的军队数量越多,溃散起来的后果就越严重。
在信息传播极为困难的古代,要靠一个主帅去现场指挥数十万人打战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不管是现场的实际战况信息的获取,还是他的命令的传达都是有着很大的滞后性以及局限性的,所以真正的大战开打之后统帅有的时候所能够做的事情是很有限的,甚至他临场所做的很多指挥可能都是无效或者是反效果的,这个时候平时的训练以及严密的军纪就非常重要了。
而另外一个章邯所具有的优势便是地理优势或者说是主场优势吧,毕竟章邯完全可以在通往咸阳的通道上为周文的部队准备大量的伏兵和陷阱,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章邯只让很少一部分军队驻扎在通往咸阳的主干道上,而大部分的部队其实都是埋伏在周围很大一片区域之中的,他拥有足够数量的部队,能够对周文所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形成一个包围圈,到时候他可以三面合围农民起义军,这样就很可能造成农名起义军瞬间的向后溃败。
到时候他再率军追杀这些农民起义军便可轻松的拿下这场战斗了。
事情正逐渐向着章邯所预料的方向去发展着,周文所率领的这支农民起义军因为一路上实在是太过于顺利了,加上秦王朝的都城咸阳已经是近在咫尺了,他们想着很快就能够进入咸阳城去获取那些金银财富以及官爵地位,所以一个个的都非常的急躁,也顾不上长途跋涉所积累的疲惫,反而是加快了向咸阳进军的速度。
这些农民起义军很快就进入到了通向咸阳的那条主干道上了,而白天的时候章邯并没有立刻出动,而是准备趁着夜色,率领着三面的秦军去进攻这些农民起义军。
其实周文手下有一个人提醒过他,就说最好不要赶路太快,一来是容易让兵卒疲惫,二来是此处的地形很容易遭到伏击与突袭。
然而此时的周文早已经被之前的胜利所冲昏了头脑,即使他觉得此时所说的话有那么几分道理,但是也并未采纳,而是坚持认为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越是不能够放松下来,就是要一鼓作气的拿下秦王朝的都城咸阳,防止秦国有时间组织军队进行反扑。
另外一方面其实他也从探子那儿获取了一部分关于咸阳以及秦军的情报,但是这些探子所提供的情报有些是相互矛盾的,比如说关于咸阳是否已经空虚无人驻守这一点上,有的探子甚至说秦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