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两难的选择(1/2)
当然尽管章邯知道了田臧的部队现在极有可能就在敖山之上进行着埋伏,但是他依然还是必须带领着自己的部队向着敖山之上发起进攻,在战前他也将他所认为的埋伏最有可能发生的地方告诉了自己手下的将领,让他们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惕。
其实埋伏这种事情很多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假如你的对手知道了你事先会在什么地方进行埋伏,那你的这种埋伏策略本身就已经算是失败了,因为在战场之上最重要的就是士气或者说是战场上的气势。
而埋伏很多时候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大的威力,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突如其来的进攻会直接将被埋伏一方的士兵的士气给打垮,当士兵陷入到一种临时出现的恐慌之中后,就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丧失大部分的战斗力,甚至是蔓延成为大规模的溃散。
在混乱无比的古代战场之上,将军或者说是最高统帅是没有办法在同一时间里边兼顾到所有的地方的,他所接收到的来自于战场上的信息以及他自己所发出的指挥命令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延迟,平时的话这种延迟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然而在激烈的战场之上这种延迟就有可能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了。
因此在战场之上,特别是大规模部队交战的时候,那些中层的或者基层的军官将领的指挥能力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正因为战场之上的局面纷繁复杂,所以那些有着丰富指挥经验的中低层军官将领往往能够在面对不利局面的时候扭转局面。
而章邯手下的这些中低级的军官将领,大部分都是之前留在咸阳之中的经验丰富的老军官和将领,因为他们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参加过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战争的,而等到年纪大了之后就退役回到了咸阳之中居住。
而那些比较年轻的和新生代的军官将领们,则大多数都随着蒙括北上修筑长城、防御匈奴,或者是南下征伐并占领百越一带去了。
所以说章邯手下的这支军队尽管基层的士兵大多数都是由骊山的囚徒所构成的,但支撑整个军队的骨骼,实际上却是这些经验丰富的老秦军将领。
有他们在,章邯的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就是有着最基本的保障的,而且他们在临场指挥上也经验丰富,善于面对各种不利局面,其中也就包括了中埋伏之后应该怎么处理,如何稳定军心,并且战胜敌人。
此时当章邯已经提前提醒了这些军官将领关于可能出现的埋伏情况之后,他们就会进一步的去给自己手底下的士兵进行思想方面的工作,从而让全军都做好应战的准备。
章邯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的从敖山的主干道上向着熬山之上进发,时值深秋时节,万物凋零,黄叶飘落,一派秋日的肃杀之景象。
平日里熬山附近的山林之中也经常会有一些野兽出没,像是一些野狼或者是豹子一类的猛兽,也会有些体型巨大的野山猪在附近觅食。
章邯的部队行军速度并不是很快,相互之间也都随时保持着比较高的警惕,事实上周围的山林之中越是安静他们也就越是没有办法放松下来,今天说起来也是奇怪了,不但平日里的野兽没了踪迹,就连林中的鸟啼之声也少了许多。
章邯下令全军暂停进军,先在原地驻扎下来,然后又派出了大概一百人的先头部队走在最前方,先行上山去进行探路。
事实上前方不远的地方就要进入到敖山一带最为险峻的区域了,周围险峰环绕,上山的道路会变得异常的狭窄,如果要说什么地方最适合进行设伏,那么就是这一片区域了。
章邯的这一百人先头部队进入到这段小路之中后,果然发现了一些不太对劲的地方,这些不太对劲的地方其实很多时候都只是一些环境上的细节而已,如果是普通人的是很少会注意到这些细节之上的情况的。
但是章邯所派出的这一百人先头部队之中有许多都是五官极为敏锐的探子出生,他们能够从周围环境的细微之处找出不太对劲的地方,非常擅长观察地形和周围的环境来判断敌人可能所在的位置。
现在经过这一百人的先头部队的侦查,章邯基本上已经确定了田臧的伏兵就藏在这段险要之路的附近,但是现在章邯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打草惊蛇,直接将这些伏兵给提前引诱出来,让他们的埋伏直接暴露。
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将计就计,让自己的部队先行进入到敌人的埋伏圈之中,然后等到田臧的埋伏部队尽数暴露,然后再发起反击。
思维向来缜密的章邯此时也充分的考虑了这两种方案的利弊,第一种方案的确可以更大程度上的避免自己部队的损失,但是却有可能让田臧的部队直接撤退,事实上因为田臧的部队缺乏足够强大的远程弓箭手火力支援,所以在这附近埋伏的时候一定会选择使用山上的石块对自己的部队进行攻击。
而如果他们的埋伏之地提前暴露的话,就没有办法对自己的部队造成这种突然之间袭击的效果了,所以很可能田臧的部队会选择撤退,或者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之后发现打不过章邯的部队而选择撤退。
而第二种情况的话好处就是能够让自己的部队阵型基本上拉开,毕竟田臧的埋伏部队也不可能一开始就发动袭击,一定会等到自己的部队进入到这段险要的山路之中后才从附近的高地上发动袭击。
这样一来基本上田臧的所有埋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