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原来我开的是工厂(2/2)
协作。“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不需要其他行业的支持,蛋糕太大我们吃不下。我们需要合作,掐住技术链的头和尾,中间的利润环节进行分配,公司才能更好的成长,不然你会举世皆敌,寸步难行。”
“你今天研究植物,明天造机器人,后天又去造火箭,光是基础工业的投入你都驾驭不了,你需要通过分享与合作换来现在的成长和利益。你好好考虑下吧,尽快推出新产品,你是公司的决策者,而我负责的是管理。”
说完苏谦便离开了,魏来坐在椅子上,思考问题的所在。
产业的升级革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并行百花齐放的,借助于核心技术的驱动,经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对于魏来来说,在产业革命的浪潮当中,作为发起人有着天然的竞争优势,去追逐应得的利益才是正确的选择,而不是闭门造车。
“总是担惊受怕,瞻前顾后的,又犯病了,”魏来苦笑。自己已经意识到并借助国家的力量去推动技术的发展,可对于公司的发展却又畏手畏脚,过于谨慎。从基础工业的建立到产品普及全球,所需要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或者国家来说都是相当困难。
“有什么样的技术造什么样的产品。我真是太脑残了,又不是古代,什么都没有,现代社会这么完善的基础工业体系不用太可惜了,老想着自己一条龙了,总说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结果我这光盯着巨人旁边的空气了,不过该有的基建也得有,慢慢来就好了。”
没有执拗的打造自己的科技帝国,魏来召开了高层会议,明确了公司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把握核心科技,打造自己的技术链条,自家是科技公司而不是工厂。
以小见大,单单拿灯具中的路灯来举例,借助机器人,从路灯的立杆,外部涂料,固定设施,到发电板,储电模块,从原料的采购到路灯全部的成型,其中已经与各个厂商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
“原来我开的是工厂。”魏来对前三年的公司做了个简单粗暴的总结。
公司的正式搬迁定在了2023年的元旦。和苏谦商议了之后,公司的调整也如期进行当中。每次进入到基地的研究中心,魏来总有种现实与未来的割裂感。多种多样的器械以及随处可见的机器人,移动在各个工作台,进行着扫描分析测试监控的工作。只是可惜,没有人工智能,这样固定路线与功能的机器人仿佛注定了升级换代后被淘汰的命运。
挖掘现有科技的应用方向和潜能是魏来正在做的事情,也是对现有科研团队研究方向的重新调整。“观察者”系统的制造已经耗尽了国家赞助的资金,四台“观察者”的开发也陷入了僵局。对研究中心来说,机器人是“观察者”的眼睛,来到了监控中心,魏来有种幕后dà_boss的感觉。
率先提上日程的产品是基于“感官”系统开发的无人机产品。无人机的应用前景也是极为广泛。影视、农业、地产、新闻、消防、救援、能源、遥感测绘、野生动物保护以及军工方向,现代社会的发达,以及行业巨头大域科技公司的努力,民用级别的消费级无人机也是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有了光伏电板的续航,感官系统的周边环境感应,以及未来常温超导材料的升级,魏来有信心将无人机的发展带向更高的巅峰,也有自信与拥有成熟技术的大疆科技掰一掰手腕。
科技的改变正在缓慢的发生与变化。在魏来为了各式各样的新方向而努力时,国家电网的光伏发电并网计划已经展露头角,清洁能源的利用节约了大量的煤炭化石能源的消耗,民众的普及改造已经引起了热议。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