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国家的力量与手笔(1/2)
华夏农业大学,办公室内。
王启沃,植物学家,生态学家,43岁,男,国家防风治沙小组负责人,华夏农业大学名誉教授,对华夏的防风治沙工作有突出贡献,此时他静静的看着手中的《关于沙漠公路73号承包区荒漠治理调研报告——刘沙》,对旁边的林青说:
“生长周期15天,是真的,单看报告情况只能知道是新品种,应该是胡杨的变种,其他的需要实验室数据测算。”
林青,生态学家,41岁,男,华夏农业大学名誉教授,主攻生态环境经济效益方向。对荒漠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上有重要作用,他接过话茬说道:
“能开公司,应该是掌握了新品种的培育方法,对土壤改良情况怎么样,能不能推广,我先查查有没有申请专利,如果能推广,对荒漠地块的开发可就太惊人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认识到了这项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力。
王启沃说:“我联系下林业局,申请考察团,我把报告发过去。”
林青:“好。报告我看看,我研究研究。”报告与申请很快就提交上去,林业局对此相当重视。
林业局的全称华夏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隶属于国家自然资源部,局长第一时间并没有批准这份报告,反复的看了几遍之后,直接联系了自然资源部部长,直接联系了办公厅,整个国家机构层级分明快速高效向上传递,惊动了中央。
画面一转,大领导看着手中的报告,吩咐到:“让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和科学技术部派人,成立专项小组,收集这家公司的资料,看看他们有什么要求,帮他申请专利,把技术拿下来,这样的企业要大力扶持。”
政府部门的运作魏来并不知情,魏来这段时间也并未闲着,整理资料的同时,一直在思考如何快速创造高收益。
荒漠治理的种子以及培育方法,对国家来说是无价的。土地荒漠化治理的成功能为国家提供大量可利用开发的土地。
9月8日,距离防风治沙小组的离去已经是第六天了。程远和李军安上门来访,说三天后大型考察团来这里展开调研工作,周边安保工作由国家接管。
魏来一惊,慌忙问道:“我这都是合法合规的,没干违法的事儿啊。”
两人哈哈大笑,说道:“你发达了,国家大力支持荒漠治理,你的新品种考察通过的话,就是天大的功劳。”
魏来擦了擦头上的冷汗,心里想的是“吓死了,总觉得会被拉去切片研究。”定了定神,回复到:“那就好,我还想着多承包些地,然后弄个自己的科研基地呢。”
两人也不多言,说有什么要求可以提,便告辞了。三天时间,魏来安下心来,准备各项接待事宜,迎接考察团队的到来。
9月11日,考察团队浩浩荡荡的出现在魏来眼前,领头的便是王启沃和林青,魏来在四五十号人当中只看见了刘沙是熟悉的,其余的都不认识。
王启沃上前,“魏总,您好,我是王启沃,是这次考察团的负责人。”
魏来将团队引进院中,双方互相介绍认识,其中科学技术部十人,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各十五人,四十人组成考察团,一一打招呼后。
林青就开门见山的说:“魏总,上次小组说您培育出了新品种,先将我们的设备调试安装了,然后我们再慢慢谈,这对于国家意义重大,另外,您有什么需求可以直接跟我们说。”
魏来也是办事的性格,以前就与人打交道的少,也没多想,便带着一行人前往园区。到园区后,王启沃和林青指挥众人进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安排刘沙与魏来进行沟通与交流。
“具体什么情况呀,刘哥。”
“魏总,叫我名字就行了,回去的时候写了份报告交了上去,上面很重视,调查情况来了。”
魏来对这种情况已经有了预想,与刘沙,王启沃和两名工作人员回到了办公室后,王启沃说:“魏总,也没见公司其他员工啊?”
魏来颇有些尴尬,“那个我自己琢磨出来的,就弄了个公司,出成果就拉投资,现在没钱了没法招人。”
四人无语,用看奇葩的眼光看着魏来。沉默了几秒后,王启沃说:“那不知魏总有何打算,公司还要继续经营吗。”
魏来心知关键的来了,如果没有系统魏来的选择肯定是卖掉专利拿一大笔钱,但是有了系统,魏来有了不同的选择,“我需要大量资金招募人手,扩建基地,最好能多承包些荒漠,然后对周边进行开发,引进投资。”
王启沃:“你的情况我们已经了解,我们会尽快上报,具体情况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与你交流。”
工作人员将情况记录下来,向魏来告别后,四人便前往园区,进行考察工作。
“无滴灌系统,仅凭地下水系与少量雨水便能存活,真是奇迹。”
“土壤监测显示沙化程度减轻,固定良好,抗风等级8级”
进行了三天基础研究后,魏来在园区旁重新划了一格范围的地,与来到的专家一起将种子种了下去,供专家研究。种了十几棵树后,专家们留下考察,魏来独自返回办公室中。十五天的时间,专家们跟魏来一样感受了震撼生命的奇迹。
魏来突然就成了有钱人,他从来没有想到任务的完成是如此轻易。魏来与国家签署了秘密专利协议,将种子的培育方法交与国家,同时不得进行种子的销售。作为魏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